第141页(2 / 2)
各处喜气洋洋的。在催促声中,两人分别执了红绸的一头,慢慢走进喜堂中。
耳畔是司礼唱词,胡王升心中无比喜悦,可即将对拜之时,郭素却忽然出现在了喜堂之上。
郭素提起长\\枪,遥遥指着他。
而窦瑜一把掀开了盖头,毫不犹豫地朝郭素跑了过去。
他急忙去阻拦。
……
肩头忽然传来一阵剧痛,胡王升猛地惊醒过来,抬手用力按着旧伤处。他额头上冷汗涔涔,背上湿透一片。
咬牙忍了许久,肩头的隐痛才慢慢减轻许多,可他再无睡意了,睁眼至天明。
第二日,胡老夫人院子里的下人禀报说,胡王升来见。
她这个侄孙儿在家中是贵客,难得主动过来,立刻叫人将他请进门。
胡王升坐下后也没有绕弯子,直接道:“叔婆,今日我来此,是想请您帮个忙。”
胡老夫人示意他但说无妨。
“我想向郭素郭大人的妹妹提亲。不知可否劳您为我登一回门?”
胡老夫人自然惊讶不已,道:“这——”
惊讶过后,犹豫了半晌,还是委婉拒绝了:“攀玉,并非叔婆不乐意为你跑这一趟。你家远在奉都城,父亲祖母俱在,咱们两家虽有亲,我也不敢托大,万万是做不得你这个主的。”
胡王升没有说话。
胡老夫人停了停,继续劝道:“昨日我也是见过了那位娘子的,确实与你相配。你若当真喜欢,还是要先往家中去信,向你父亲和祖母说明此事,再请家中人亲自来河州提亲。轻率登门,郭家怕是要恼你的。”
胡王升垂头说着:“自然要如此。我也已送信至家中了,但如今各处不太平,不好令父亲祖母立即动身,远行来此地。且我也并非当下便要求娶。”
说完,他从袖中掏出一枚古玉。
“这是我胡家的传家之玉,只想请叔婆代我家中长辈去探一探郭家的口风。”
原来是想去试探郭家大人的意思。胡老夫人无奈打趣道:“你便心急如此么?”
“待天下大定,再去求娶也无妨。抑或是,好女百家求,你生怕落后别人一步?”
胡王升没有否认。
“我知此事是强人所难了。”胡王升起身离座,向胡老夫人行了个大礼,异常诚恳地说,“祖父与叔公乃同母兄弟,叔婆便如我亲祖母一般。”
即便胡老夫人还是觉得不妥,可见侄孙态度诚恳,姿态又这样低,她活了许多年,能为子孙辈做些事情,也是心甘情愿的。更别说他身后还有胡家。若她嫡亲子孙有朝一日入奉都城为官,多了这一道助力,便可避开许多弯路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