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5页(2 / 2)

加入书签

每日的战报,都会飞到京城,从战事的进展来看,大邺占足了优势,然而朝廷的大臣们,心里多少有些五味杂陈。

摄政王竟能越过朝廷,便轻易对外发起一场战事,且不论他的野心之大,光是这场战事的巨大耗资,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有些人甚至在猜想,只要他愿意,他随时都能将现在的小皇帝取而代之。

也有人疑惑这是皇太后和摄政王设下的一个局,只是为了引端王上勾。

只有谢宝扇自己清楚,她不比群臣知道得更早。

几个月前,她亲自在京郊送走李善,又在不久后接到他在海上失事的消息,自那以后,谢宝扇备受煎熬,她既要稳住朝政,又要派人寻他下落,谁又知道,这人早就去了云州,却从未对她透露只言片语。

若非她在章宅发现姜桦,恐怕她也和朝中大臣一样,是在福华长公主进宫后,方才得知李善还活着的事实。

那日,谢宝扇下了早朝,连福华长公主也未见,便匆匆回到宁寿宫。

李善尚在云州,归期未定,而对于以端王为首的逆贼,谢宝扇已命令大理寺尽快查办,连带又查出许多陈年旧案,不光涉及先帝当政之时,还有去年皇太后被自家姊妹用火铳打伤,竟也与端王有关,那伤人的火铳是端王从豪镜私下买来送给谢宝镜,他本意是借着谢宝镜的手来暗杀谢宝扇,连带动摇摄政王的心志,谁知谢宝扇福大命大,挺过这一劫。

案子一连查了月余,还不等摄政王李善回京,就开始陆续结案,朝臣们倒是提过一句,想等着摄政王回来后再处置,谢宝扇回道,若是等摄政王回来再审案,只怕这些涉案的人秋后都杀不完。

朝臣们想起那活阎罗,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不敢再有异议。

只说造反的罪魁祸首们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京城的侯门将府,转眼又去了一大半。

这些日子,朝会每日议论的内容,都少不了大邺和鞑子国的战事,前方战事吃紧,朝臣们难得一致的没有给摄政王添乱。

在此期间,谢宝扇每日都会接收到从云州发回的战报,一并送来的还有李善寄来的书信。

这日,谢宝扇看完战报,她回了朱批,便叫来进宝,说道,“把这些送过去,叫人早些发出去,莫要耽误了。”

进宝悄悄瞅了一眼,太后只回了朱批,摄政王寄来的私信,她只拆开看了,却一封也没回,进宝心里明白,太后还没消气儿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