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8页(2 / 2)

加入书签

顾棠问道:“是不是很简单?”

顾若曦用力点了点头,顾棠又道:“这题三分,所以一般是三个要点,不过一般来说阅读理解,就是要发散思维,要是要过度解读,我们再来一句句分析一下。”

“梨花是开在春天的花,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但是遍地都是侵略者带来的死亡,如果考的是情绪,那就是哀伤。”

顾若曦惊喜地笑了,“下一题就是问情绪的!等等等,我来,第二小句是洁白的花,洁白一般指纯净,所以作者希望尽快赶走侵略者?还祖国大地干净?”

“离别之花……就是刚才说的离开故土。”

顾棠道:“当然如果你知识面广,知道民国这些大作家的们的轶事,就会知道高兰的未婚夫死在侵略者的刺刀下,就在这篇文章写成前三个月,所以离别,还代表了对未婚夫的怀念。”

顾若曦眼睛亮了,“这就是知识面的广度吗?还包含了历史类相关知识。”

顾棠点了点头,指着最后一道小题道:“这个你自己试一试?”

顾若曦重复题干,“我在梦里又梦见了我家门前的两颗梨花树,一颗开满了白花,另一颗也开满了白花。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嗯,首先这题四分,所以至少要想出来四个理由。或者是两个小点,一个大点。”

顾棠一言不发,用眼神鼓励她。

“这句话是文章最后一句话,所以肯定有个升华主题的作用,跟开头互相映衬,从梨花开始也从梨花结束,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下来就是过度解读了。”

顾棠笑了一声,“在学校当着老师可不敢这么说。”

“梦说的是美好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许,两颗梨花树都开的是白花,依旧是抒发对祖国山海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恶?”

顾棠道:“梦这个可以写上去,后头的抒发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恶,前头第一题已经写过这个答案了。当然你肯定是要写上去的,不过有的时候你也要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一下,他会出两个答案相近的题目吗?”

顾若曦摇了摇头。

顾棠又道:“所以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要说一颗梨树,另一颗梨树呢?”

“不知道啊……”顾若曦又开始眨眼睛了。

“这是一个递进的手法,如果写我家门前两棵树,两颗都是梨树,就没有画面感了,所以这是先看见一棵树,然后再看见另一棵树,这是电影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逐渐深入,逐步激发读者情感。”

顾棠道:“等你初中的课程补完,咱们去买两本关于怎么写散文,怎么在文章中表达主题跟情感的书看看,你就明白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