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2 / 2)
惠安帝哈哈笑道:“元爱卿儿女都那般有才,当真是好福气啊。”奉恩公府的元理韫今科秋闱得了榜首他是知晓的,文采斐然,没想到女儿也这般有才。
元勊忙躬身自谦,他听到那首诗时也是惊愣了下,想来宝贝闺女以前还是顽劣心性了些,故意不好好表现。
“姚太傅,你觉得如何?”惠安帝又问道。问的是对诗与字的点评。
姚太傅便是姚倩芬的祖父,现任太子太傅一职,虽先小太子去世多年,太子之位一直闲置,皇上却并未撤掉太子太傅一职的意思,能被皇上钦点为太子太傅,文学造诣上自是颇为精深。
胡子已花白的姚太傅捋了捋长胡须,看过诗作和字体后的他亦是难得点头认可了元蓁的才华,道:“字确有福法大师的神韵,很是不错,继续练下去,会更为精进。诗作极为写实,战时战后表述饱满,只是老夫有一处不明,小姑娘可否为老夫解惑?”
一番点评极为中肯,据实而言,众人听得都不由频频点头。
如此年高德劭的长辈,元蓁忙行礼,恭声道:“小女还未谢太傅大人赐教,怎敢当得为大人解惑一说,大人尽管说来便是。”
姚太傅笑了笑,花白的胡子就跟着颤了颤,他问道:“这诗作最后一句,虽通篇看来,并无不妥,但细细品味,却又觉转折太过突兀,为何这般写来?”这诗作最后一句应当有更好的诗句堪配,他不信这小女娃写不出来。
楚巽也是有此感觉,听闻此话便也看了过去。
元蓁愣了下,那最后一句只是为了满足她小小的私心而写。她写得这般隐晦,原还以为不会被注意到才是,没曾想皇上竟会传阅,更没想到竟被问了出来。
惠安帝也颇感兴趣地将目光移了过去,等着听元蓁如何回答,他也是这么觉得的。
最后的一句,可说只是侧面地描述了南边远离战场的安宁繁华,亦可说通过那般的描述来凸显边关战事,乃至莫须争豪强,是指的南边的人莫需欣羡北关将士的荣耀全胜,还是指的北关将士莫需羡慕南边的安定祥和呢,从更深层次地来说,国能安宁祥和不也是一种强的体现吗?两面都读得通,端看读诗者如何理解。
元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无奈着缓缓道来:“太傅大人慧眼如炬,小女钦佩。这原是小女的一点私心,今日宴席上皆是赞颂西北关的将士,可正如皇上所言,江南亦是风调雨顺,民谷丰登,值得庆贺。武将们付出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固然可敬,文官们虽不似将士们浴血拼杀,却也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在背后默默奉献,使百姓更加丰衣足食,也是为国之强盛付出了一份力,小女觉得,这亦值得颂扬。”
元蓁原意只是因为看见大家都被西北关战事和某人吸引,却忽略了她爹爹在南边做出的政绩,这才借着这次题诗隐晦地写了一句,却没想到会被人看出来,看出来就算了,还问了出来。
姚太傅和文官们听着,心中一时都有些复杂却又老怀欣慰,谁说不是呢,今日这些娇滴滴的小姑娘们一个个口中只有西北关的将领,他们听着看着又何尝不觉得无趣乏味。
惠安帝闻言,直抚掌开怀大笑,“好!说得好!”又略含深意地笑道:“元爱卿,你有个贴心的好女儿啊!”这小姑娘着实有趣得紧,确是私心没错,却并不是为的文官们,而仅仅是为的自己的父亲吧,倒是个护短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