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页(2 / 2)

加入书签

果然,没让朱尚书令辞官是正确的,这不就有用到他的地方了嘛,沈罗珏一纸诏书让朱尚书令入宫,跟他说了下今次科举的事情。

沈罗珏就一个想法,科举顺利举行,说明考官们办的不错,她需要让天下学子都知道现在科举改制了,让朱尚书令选一个派出去到各地府学改制,将此消息传至天下。

朱尚书令能说什么?他肯定不能选杨运,毕竟是朱家姻亲,薛直也不能选,不管是于公于私,薛直都不合适,就薛直那张嘴,出去是改制的吗?那是去挑毛病的,出去一趟回来,指不定能多写多少弹劾折子呢。

“臣,斗胆向陛下举荐洪尚书,洪尚书向来细心,他出身定安,在学子中名望颇高,想来足以胜任此事。”朱尚书令也不和沈罗珏说虚的,沈罗珏会叫他过来商议,而不是让别的人来,就已经说明沈罗珏的心思了。

沈罗珏完全是针对洪隽,不伤及各家根本的情况下,朱尚书令很乐意看其他家族的人倒霉。

“尚书令这样说,那便定下洪尚书吧,等春闱一事过后,将此事告知洪尚书,他这一去一年半载怕是回不来,万国使臣即将来朝,礼部需要个顶事的人,尚书令觉得何人可暂代礼部尚书一职?”

朱尚书令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卓家那位老侍郎,另一个不行,另一个侍郎是柳家出身,哪儿能便宜柳家人呢?

柳家人在朝堂上已经占了不少位置了。

“礼部侍郎,卓彻。”

沈罗珏满意的点点头,此时还在考场监考的洪隽并不知道他已经被变相流放了,什么暂代尚书一职,这职位还有暂代的吗?

如果卓彻暂代之后还能还回去,那未免也太过无能了。

春闱的时间过得很快,三天转瞬而过,所有卷子密封,糊上名字,将有污损的卷子挑出来,随后由小吏抄写内容,送到考官面前,由考官就内容评等后,再记录归档。

之所以还多了个小吏抄写的环节,是因为这些学子的字体并不是统一的,为了保证不让考官发现学子的身份,才会这样做。

毕竟若是足够熟悉,可以从笔锋字迹中看出是谁。

如果想省下这一步,迟早是要推出统一字体答题的,毕竟每次考试都配上抄写的小吏,实在是没必要。

后世的制度有好有坏,但对于当下来说,来自于后世且长存的某些制度,绝对是更有效率的,更多影响,沈罗珏现在顾不过来。

就好像她不会因为红薯种子病变问题去推迟种子推广,人必须要先解决眼下的问题,再去思考之后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