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4页(2 / 2)

加入书签

赵亦用力拍了一下陈路的肩膀,眉头皱了起来, 道:你也好意思骗人家小姑娘辛苦创业赚的钱?

陈路:开个玩笑嘛。

业界有句话,找陈路拍片就跟买彩票似的。

在他的电影没上映之前,你永远不知道是赚是赔。要么雪崩,要么血赚。他身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文艺片有时候也很难迎合观众的口味,不过他片子的质量还是得到业内业外一致认可的,就是有时候酸气重了些,太文青了,这两年陈路倒是改了不少,总之还是把表达形式放在第一位,他也慢慢明白了,要是观众不乐意看你的东西,你再有想法也是假的。

陶萄:还好,倒也没有很辛苦。

我只参与建立了其中一个公司,另外一个是大股东直接转让股权给我的。

不过都是小公司,不过支撑我随心所欲做我自己想做的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女孩表情很平静,全然没有白手起家的那种感慨万千的夸张。

她想到什么似的,朝陈路问:陈老师,我想找几个靠谱的摄影师,就是那种技术好一点,和我风格搭的那种。

正愁没有团队,现在拍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太累也太麻烦了。

一时间没缓过来,陈路当下还在消化陶萄的话。

倒是赵亦闻言问道:你是要找摄影师,还是要找和你志同道合的导演?

赵亦问的话倒是一针见血。

陶萄表情凝了凝,摄影师,还是导演呢?

她当然偏向于导演,如果她的工作室在她不在的时候,也能运作起来的话,那是理想的状态。

可是一个梦想成为编导的人,又怎么会愿意屈居于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呢?

摄影师

有导演当然更好,可是每个导演想法不同,我可以去指挥摄影师,但没办法去指挥另一个导演按照我的想法办事。

可摄影师也不一定会按按照你的要求办事。

如果你有要求,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物色。

建立自己的团队和培养合作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最近京影有大型的校招会,我和陈路也会作为招聘者过去,我们也准备成立一个影视工作室,顺利的话,以后会自己投资。如果你有这个想法的话,不妨和我们一起。

陶萄有些迟疑。

可我以什么身份过去呢?

赵亦微笑:以新生代导演的身份,也是我们剧组的副导。

我用什么吸引他们?

我看中的人,如果他们有更好的选择,好像也不必选择我这里。陶萄道。

她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虽然她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陶萄,但是进入京都电影学院的校园,正式与那些青年才俊、胸怀抱负的学生对接,在某种程度上任旧让陶萄感到陌生。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