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页(1 / 2)

加入书签

大众本来就对这部片子抱着观望态度,影评网站又冒出这么多黑水,自然更加影响了人们的判断。

但苏晋江并不着急。不仅仅因为内部试映的时候反响很好,还因为他对这部作品有实打实的信心。质量才是一部作品永恒的生命,无论是黑水恶意踩低还是自己故意吹捧,最终都将让位于作品本身。

他亲眼见证它的诞生,亲身参与它的打磨。即使外界投来的眼光带着诸多怀疑,他和剧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知道,自己孕育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事实证明,苏晋江并不是盲目乐观。

从第二天起,随着观影人数增多,《无限博弈》的评分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苏晋江为了打磨作品而牺牲的曝光,终于在这时得到了回报。

黑水们为了踩片子而给出的差评,却歪打正着制造出了反转效果:由于普通观众的期待值被拉到了最低,而观影体验又大大超出预料,结果导致影片评分出现了报复式反弹。一部分习惯于打四星的观众因为看见了太多莫名其妙的一星,便给出了五星来拉高水平线。

故意踩低与故意拉高的部分相互抵消之后,影片的总体评分渐渐趋于客观。

上映第二天,某影视评论网站上,出现了《无限博弈》公映后的第一篇长影评:

这部片子上映之前,我没抱太大期待。如果不是因为我女朋友是主演的粉丝,我可能不会在首映当天走进电影院。开场之前我就想好了,为了照顾女朋友的情绪打个三星,不可能更高了。

结果却让我非常惊喜。

首先惊艳到我的就是主角的表现。

开场五分钟后,全片第一个小高潮出现时,我就已经相信:这哥儿们不是在演戏。他不是照着剧本假装自己有麻烦了,而是他真的有麻烦了。如果在接下去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不能冷静地拯救自己,那么他真的会死。

这种克制而真实的紧张感贯穿了全程。

主角没有依靠任何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渲染这种情绪张力,几乎全片所有最具张力的场景都是用最克制的表演方式完成的,观众唯有透过主角看似平静的表情去猜测他内心的一次次巨震。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每一个人对于他人都是黑箱,我们永远不会真正知道,那些表面风平浪静的人们,内心究竟经历了什么。

但这并不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全部。

后半部分,叙事节奏明显加快,前期的伏笔逐一得到兑现,剧情开始出现密集而有条不紊的反转,直到所有线索严丝合缝地收拢成一张网,全片最后一个大包袱被甩出来。

故事真正的主题,也随着这个包袱而豁然变得明晰。

如果人生是一座命运交叉的迷宫,我们终究可以在某个时刻逾越所有的壁垒,在某个地方相通。

……

当片尾字幕出现的时候,我和全场观众一起鼓掌。那一瞬间,似乎整个影院中所有的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好的故事,必然是关于人的故事,是关于生存的故事。生存是永恒的博弈,也是人与人永恒的连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