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1 / 2)
而既然是“孝”的孩子,父亲刚刚过世,怎么能有心情处理朝政呢?
神龙借此辍朝三月,不肯让臣子一股脑的进宫堵到自己面前,而是一个个接见臣子。
这时候神龙仍旧住在后宫,而先帝嫔妃未能全部搬离的好处就凸显出来。
有正事、实事需要汇报的臣子会开门见山的询问新帝意见,并给出建议,说完立刻就走;而那群只想云山雾绕说假大空废话的臣子很快会被进门提醒时间的内侍燥得不敢多停留,让神龙的耳朵也能少受点罪。
臣子们正在试探新君的时候,虽然希望新君软弱,能让他们多从君王手中攫取些权势,却不愿意一开始就对新君威逼太过,令新君记恨自己,成了出头的椽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出入宫廷而无禁忌的只剩下两种臣子——要么年老得没剩下几颗牙齿,不担心他们和宫妃闹出三五事;要么如同典籍一般才学品德被天下歌颂;要么是皇亲国戚,不用担心被人说嘴。
——更何况,典籍的年岁也不小了,他都五十多岁了,还怕什么?
于是,神龙惊讶的发现能出现在他面前的大多是群老爷子,真正被泰兴帝重用的那群朝堂的中坚力量反而很少出现在自己面前。
新帝脸上神情太古怪,周记好奇道:“陛下怎么如此表情,是否宫中出了大事?”
神龙苦笑着在坐在他面前的臣子之间比划了一圈,“太师难道没发现,如今能坐在朕面前称一声‘国之肱骨’的都愈天命之年了么。”
最老的老臣拥护自己当然是好事,可依靠老人必然要面对,对方随时可能故去的风险。
一旦老臣过世,那么他们留下的巨大权利真空就会成为另一处全是争夺的战场,若新君没有足够资历、足够信任的臣子填补,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权势落入他人之手,再想收回,难如登天。
周记、典籍这群老臣闻言只能跟着摇头叹气,他们年老,经历着病痛,腿脚不灵便、眼神也昏花,早过了坚信自己能够长命百岁的年纪,听到新君的回答都知道这是君主推心置腹的担忧了。
“自先帝过世后,陛下一直囿于后宫,时时传出悲伤过度、无法上朝的消息,老臣还以为陛下心中怯懦。原来陛下心中已有成算了。”
“成算说不上,但确实有个想法,希望几位能帮朕参详。”神龙谦逊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父皇性子疲懒,对朝政说不上关心,因而这二十多年间提拔上来的臣子大多敏于言而讷于行,闹出乱子甚至习惯推诿责任。朝堂上官官相护,甚至有结党的态势。朕想培养一些真正的‘天子门生’,以一代新人换旧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