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2 / 2)
“是啊,用柴烧没有煤炭那么稳定,泥胚子受到的火力不太均匀。因此我们尽量把柴枝码放的均匀一些,烧火的时候看着。炉膛子小,咱们一次只能烧一个,先看看成品的质量。如果这批烧成了,下次和泥土还按照这种配方。若是烧的过程中裂缝太多,或者成品不够结实一碰就碎,说明咱们的土质以及配料方法还有待调整。”
魏星辰委屈道:“爸,你怎么不早说啊。害我精雕细刻做了那么多盘碗。”
“熟能生巧,你第一次做这种陶器,胚子的厚薄,成品的实用性都需要验证。我看古代的陶碗陶罐几毫米薄壁,还有能透光的,这都是手工做的,你练练兴许能成?”魏爸爸提出了高标准的期望。
魏星辰看了看自己做的那几个壁厚1公分左右的陶碗,顿时觉得自己的手艺的确有待提高。
但是地球上做陶器,那都有脚踩的转盘工具啊。现在她纯靠手工捏,做厚了容易,做薄了就很难均匀,不均匀烧起来更容易裂缝,是需要熟练度以及做的过程中反复琢磨改良技巧。
不过既然老爸提了要求,她还是多练练技术吧。在古代也没有转盘,人家怎么能做出薄厚均匀的陶器呢?
……
在X799-1直播间,午餐烤肉结束之后,魏妈妈的3号光球暂时关闭,只留下了父女两人的1号和2号光球,在飞船外记录着他们和泥土、烧泥土的奇怪举动。
在星际时代,营养液基本都是塑料瓶装着,餐馆盛放美食的器皿,基本是玻璃或者特殊塑料制成的,也有用金银锡等制成的高档精美餐具。
“陶器”这个名词只存在于博物馆虚拟影像之中,这还是历史学家和艺术家历尽千辛万苦,从极为少量的古文献反复考证后,才复原了一点点凤毛麟角,但展示出来后足以震惊世人。
当时专家给的结论是,在祖星有一种极为珍贵的特殊泥土,经过很复杂的工艺,由艺术大师精心创作,再以秘法将土变成了具有金属声音的器皿。这不只是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还体现了艺术创作灵魂的升华。
制陶是古代人类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表达形式,尊贵显赫的大人物会用陶器彰显身份。当然这种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肯定是放在橱窗中展示,绝对不能轻易被碰触的。
虚拟影像中展示出的是一只大陶罐,红棕色,壁有厚度,敲击有金属音。专家们却一直争论不休,这种东西在古代除了观赏意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实际的作用。
不过若是魏星辰此时看见了博物馆里的那个东西,一定能猜出来,这不就是普通的酱缸么?小时候家里腌咸菜经常用。而且她今天还特意捏了一个类似的,琢磨着腌咸菜和辣酱什么的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第19章 .019谁的崽二合一
于是,观众们再一次被震惊了。
[熊鑫鑫:我在博物馆见过播主捏的那个东西,是古代的大陶罐,我还记得当年问过老师,这东西干什么用,老师也知道的不多,只说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彰显身份用的。没想到现在还有人会用纯手工做这个?]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