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1 / 2)
“我觉得我四哥打小表达能力就极好,他自己在学业方面不能继续精进,可是不耽误他能成为一个好的先生。而且,他现在已经是秀才,给孩子们启蒙绝对没有问题。”这也是孙福喜决定建个书院的原因之一。
“好,你想做就去做,我全力支持你。”纪兴泽一如既往选择相信孙福喜,相信她的眼光,选择全无保留的去帮她。也正因此,孙家现在几个作坊、铺子以及包工队能有今天,他功劳可谓不小。
秉着亲兄弟明算账的原则,孙福喜将这几个铺子都弄成了股份制,按照先前的投入给纪兴泽相应的股份。
一开始纪兴泽不想接受,可是现实让他学会了低头。没办法,即使他不想赚钱,也得让跟着他的人赚钱啊。好在孙福喜弄得那一套也确实公平,让孙家众人也无话可说。
办书院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得有好的书院,还得有好的先生才能吸引更多的学子。说干就干的两个人决定这两件事同时进行。
首先是书院的选址和设计问题。
“我觉得选在万家客栈南边那块荒地比较合适。”作为书院第一个确定的先生,孙福全提出自己的建议。
“那块荒地看着大,可真要是盖书院有点小。”孙福喜并不太认可。
“那你打算盖多大的啊!”孙福全怎么感觉压力有点大呢?其实他原本只想着有一间学堂,再教几个学生给他们启蒙就行。他说的那个地方跟万家客栈差不多大,这还是考虑到要建书院才挑的,怎么到了自家妹妹口中还嫌小呢?
“目前恒山郡只有文山书院规模还可以,不过文山书院教学也太拉垮了,这些年一共也没有多少人考中秀才,更别提举人和进士。”之所以成绩如此差,是因为每年的科考内容和成绩并非府衙所能决定,而是朝廷派专门的学政下到各地。
北地学习风气本就不如南方,恒山郡在北地更属于倒数。一是因为人口少,有钱能读得起书的更少;二就是因为师资力量差。
据孙福喜所知,文山书院最好的两位先生,只是秀才功名,他们甚至连京城都没去过,最好成绩是秋闱落第。
哪怕他们再有大才,可是受到的局限实在是太大,很难培养出好的学生。这也是哪怕薛国栋是戴罪之身,依旧大受欢迎的缘故。
听了孙福喜的话,孙福全嘴角略微抽了抽,“所以你是想建一所比文山书院还要好的书院?”
“当然!”孙福喜自信满满,“要么不建,要建就要建最好的。”
“那你想选哪里?”
“最南面那座山不是荒山吗?我想选那里。”孙福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说南面那座光秃秃的山?”孙福全瞪大了眼睛,“那怎么能行?”他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孙福喜会挑那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