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页(2 / 2)

加入书签

跟后辈们也可以炫耀,俺们可是第一批在会试上吃上热乎肉的人。

这事吧,你说他要是提前通知,大家还不至于如此激动。

你说咱都做好吃三天馒头的准备了,突然吃上肉,就把咱给激动得,姜榆吃完晚饭,怀着愉悦的心情,掏出考篮里的生姜片干,放进清水锅里,给自己煮了一壶热腾腾的姜水,喝了整整一大碗,她别的不怕,就怕她还没考完就给感冒了。

考卷自此已经发下来,但是天色已晚,姜榆只大致看了题目,心里有数,就睡下了。

只要在第一场结束前,也就是第三天交上第一场的试卷即可,时间充裕。

再说第一场的本经大义是三场中较为简单的一场了,若是今天晚上就点上蜡烛写卷子,到了后面两场恐怕没有蜡烛用了。

姜榆把贡院提供的炭盆小心地放置在板子底下,刚烧完水,如今正热乎着,晚上取暖用正正好,只是要多加小心。

万一给点着了,那整场考试就毁了,贡院规定了,就算是着火了,若是考生擅自离开自己的号舍,那就算是没了接着考试的资格了。

所以往年也有一些考生,明明不小心把火给点着了,还舍不得出来,出来就还要再等三年啊!最后命陨于此,实在可惜。

第二天一早姜榆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良好,简直就是下笔如有神…

头先一场还不用很费脑筋,但是后边的两场,被关在号房里已经两三天了,精神渐渐萎靡了不说…

纵然贡院提供了热饭菜,但是这如同蹲大牢一样,上个厕所还要举起个出恭的牌子,也没法像乡试那般,考完一场就出去修正一番。

第二场考的是论,第三场考的是时务策,姜榆在江家学习的时候也问过老师,在会试上该用哪种风格写文章,上次乡试的排名,老师已经明确告诉过她,两位考官的看法不一,最后是因为甄大人的坚持,她和小钱才能名列前茅的。

会试的主考官,都是临近考试前,才有圣上亲自任命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泄题,并且为了防止考官平时就想好题目透露给家中子弟。

朝廷还规定,凡是考官的后辈子弟之类正好参加这届的会试,则另外开考,不与其他人一起参加考试,称为别头试。

可是说为了防止舞弊行为,也是费尽了心思。

任命的考官,他们猜不准,但是江晏素来会琢磨圣上的想法,他只让姜榆按着他自己的风格写就是了,甄大人作为圣上的心腹,圣上的偏好可见一斑。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