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页(2 / 2)

加入书签

在卢毅架空的历史里,陆秀才的时代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改革了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书籍开始被大量普及,知识也不再是被特权阶级垄断的产物,即使是最普通的百姓也能买得起书。

但买得起书,不代表就有书可买,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缘故,市面上流通的书籍,大部分还是经史子集的圣贤文章。

传统书籍被大量传播,普通老百姓日益迫切的阅读需要却无法被满足,因为虽然书籍普及了,但阅读却是有门槛的。

于是通俗易懂的话本应运而生。

就像戏剧有剧本一样,话本是供说书人讲故事的稿本,既然是给说书人和普通人阅读的,用的当然是市井语言,讲的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故事。

此时,话本刚刚兴起,写话本的却没有几个正经的读书人。

举凡名士大儒都在著书立传,秀才举人又为了投身官场而奔波,就算刚刚学业有成的童生都瞧不起这样低等的工作,宁愿去做账房先生或书记,所以写话本的,不是迫于生计的落魄文人,就是喜欢听戏听书的浪荡之人。

陆秀才是话本文人里的异类。

他从小学的是圣贤文章,写的文章是四平八稳,起承转合讲究的是格局,他在诗词歌赋上颇有天赋,引经据典也信手拈来,写的话本就自带逼格,一眼就能看出底蕴深厚。

以前陆秀才写文章,总是被老师可惜少了那么点灵光。

如今他写话本,为了害怕被株连,用的是化名,他腹中又有一腔戾气,自然是怎么痛快怎么写,怎么直接怎么来,灵光却开始闪现。

再加上他又屡试不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那话本子里普通学子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不平事被写得活灵活现,更是将那些被圣贤之言包裹的遮羞布一举扯下,引起了不少读书人和供养学子之普通人家的共鸣。

陆秀才的第一本话本《求官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功后,陆秀才察觉到自己的话本风格正好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于是再接再厉,笔耕不辍,又连续写了两三个披着历史故事的皮却痛斥时弊的故事。

因陆秀才是正经文人出身,故而文辞犀利而冷厉,有文人的风骨。可他写东西却没什么文人的架子,故事新颖有趣,用词通俗易懂,哪怕是没读过书的老头老太太也能听懂,所以他的话本是出一本热销一本,颇有洛阳纸贵的架势,很快就风靡当朝。

一时间,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里,那些说书人如果不能说两段陆秀才话本里的故事,都会被人笑话不合时宜。

坊间的说书人要说陆秀才的话本,那是要给抽成的。无论是打赏还是茶水费,陆秀才都能分得一杯羹。

很多听了书的听者不知道下文如何分解,却抓耳挠腮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只好去书局买一本陆秀才的话本自己寻找答案。

于是陆秀才的话本加印了一次又一次,看他书的人越来越多,每本话本还未结束,就有忠实的读者在书局催促预定下一本了。

陆秀才供书的书局把他奉为上宾,很多其他的书局也斥巨资来邀稿,邀请陆秀才去他们书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