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8页(1 / 2)

加入书签

一封一封,化为灰烬。

田小苗烧完了信件,端着烟灰缸冲到马桶里,不留一点痕迹。

做完了这一切,田小苗倚着床头,发了一会儿呆。

她放空了思想,让思念飞向了远方。

像使馆里的其他同志那样,她身边没有任何照片,只能靠记忆。这是工作要求,任何表明身份的东西都留在了国内。

任期两年,中途不能回去,也不方便写信。

使馆里,除了大使和大使夫人,其他人员是不能携带家属的。不管是武官,还是参赞,家属都在国内。由于路途遥远,外加上节省开支,外派人员很少回国。除非有重大事宜,必须亲自跑一趟。

*

生日过后,田小苗投入到了工作中。

她抓紧时间,收集资料。

赶在“国庆节”前夕,送回了第二个邮包。第五办公室收到了相关资料,进行了汇总。当上面调取时,成套的资料立马递交了过去。

这时候,运动告一段落。

全国各省均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由工、农、兵组成。这么一来,原岗位上的一批干部下来了,没地方安置,又不能闲着,就下了基层。有去工厂蹲点的,有去街道的,还有去干校参加劳动的。随着“五七干校”经验的推广,上面要求机关单位转变工作作风,不论大小干部,都要参加劳动,提高思想认识。

通知一下达,田大旺是第一批报名的。

他跟孙梅英说:“作为革命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孙梅英担心得不行,怕大旺的身体吃不消。

“大旺,这么多年没下过地,悠着点……”

“梅英,不用担心,我这身功夫一天都没拉下……”

田大旺拍拍胸脯,很自信。

干校在郊区,一去一个月,干部们轮流参加。田大旺收拾了行李卷,像战士那样扛着背包,提着网兜,装着洗脸盆等用具,登上了大卡车。

一路上,唱着革命歌曲,浩浩荡荡的。

到了地方,田大旺碰到了不少熟面孔。

徐立方、赵国江都在,穿着帆布工作服,一副工人打扮。紧接着,何宏民、赵景坤也来了。几个人属于在职锻炼,分到了一个小队。队里实行军事化管理,睡大通铺,按时出工,按时作息,跟在部队上一样。

几个人都很熟,可参加学习讨论时,却装着不熟悉,省得人家说拉帮结派。到了地头,戴着草帽,挥着锄头刨地,休息时,喝着水,相视而笑。

犯错误下台的在另一个小队,韩名义,李干事都在。白天干活,晚上讨论,写思想心得。开大会时,跟其他干部碰面,大部分都认识,可心境有很大不同。

赶着星期天,可以回市里。

田大旺跟孙梅英提了一句,说看到老韩了。孙梅英撇撇嘴,想起了当年李干事整孙玉华,韩同志犯错误的事儿。

“李干事不是会整人嘛,这一回好好改造改造……”

孙梅英想给孙玉华打个电话,被田大旺拦住了。

“进军是下一批,没准会碰面,我跟他当面说……”

田大旺怕柳进军冲动,就亲自跑了一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