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1 / 2)
但很不巧的是,在这种观光空间站建造了成百上千个之后,人类突破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瓶颈。
在几年之内,可控核聚变就被应用到了方方面面,因此低能耗对于空间站而言已经变得不算是什么优点了。再加上充足持久的供能使得高性能计算机也可以在太空中方便地应用,空间站的智能管理已经谈不上是什么问题。而且人们对于空间站舒适度的要求迅速提升,使得即使是购买最便宜航天旅游产品的游客也不再想忍受空间站的持续失重环境,最终这些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观光空间站,又像是烈日下的雨水般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当然,它们没有真正消失——毕竟人类在太空环境保护方面还是相当不谨慎的——而只是“熄灭”了。在人们的三维地图里不再出现那些曾经观光空间站的链接,而这些环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天体也只留下了一个个焉知来源的名字,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废墟。
这座白沅将要前往的观光空间站,原本的名字是“天极光”。顾名思义,曾经它还在正常运转时,就是为观看极光的旅游项目服务的。
从档案中的设计图来看,“天极光”的基本结构与地球时代的老式空间站差不多,是将各个功能舱固定在基础桁架上,通过密封接口连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专门的观光舱,也就是所谓的“穹顶”,当年的游客们就是在这里欣赏从太空观看地球的景色。
这么看起来,“天极光”应当是非常古老的空间站了。在它建造的时候应当还没有现在那些万吨级载重的运载火箭,因此空间站的各个部分必须分别建造,再发射到太空轨道上进行组合。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空间站内的视野,而且在美学上也不太符合大众的预期,但却是当时在太空中建造大型建筑最经济的方式。而用这种方法建造出的空间站,也与之后整体发射的空间站具有明显的外观区别。
不过即使是有点儿年头的空间站,按照深空引力的方式进入也是不用担心的。深空引力的频道不是生存挑战,而只是普通的探险而已,因此各种装备都会配齐,按理来说也不可能真正发生危险。
————————————
注释:
①极轨道:即极地轨道,轨道夹角与赤道面呈90°,沿极轨道运动的人造天体会略过地球的两极。调整到合适的轨道高度,可以使人造天体绕地球旋转一周时,地球恰好自转一周,因此人造天体上的观察者能够看到地球上的每一个点。
第七十二章 :蓝珀考察然而并不会去?……
姜祎成让她的智能家居系统AI在网上爬取了所有与空间站探险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合,正在等整合结果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来自地府研究院的通话申请。
“您好?”姜祎成接起来问道。
“您好,姜博士,我是王馨。”原来是地府研究院的那位神秘院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