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页(2 / 2)
“哈哈哈哈,阿弥陀佛,金陵一别数载,沈施主风采依旧。”
听见佛号,见是和尚走近,易笙立时将腰间刀鞘摆正。
清瘦的和尚虽然身染尘土,容貌依旧清隽风流,对着沈秋辞合十行礼。
沈秋辞无声无息地站了起来。
“契尘禅师,没想到在这嘈杂渡口,你与晚生又重逢,可惜晚生如今身无长物,不能再买灯油了。”
契尘朗声笑道:“沈施主豪买灯油两千斤运到采石矶为故友做法事,此事仿若昨日,贫僧如今也无灯油,只有些许经文可念,些许偈语可唱,沈施主若是有余粮,不妨布施给贫僧。”
沈秋辞手中也不过两个从易笙那得的粽子,他也大方,都放在了契尘的钵中。
“我记得禅师是被供养北上,怎又到了此处?”
沈秋辞这“供养”二字说得甚是婉转,契尘名扬南吴,在金陵乃是各家豪族的座上宾,十年前,为了重建牛头山延寿院,他在牛头山下讲经以一己之力集钱数万贯、宝珠数斗、黄金数十斤,可谓是一日之间就成了名利双收。
直到他北上洛阳之时,金陵岸边彩船相送,佛幡绵延数里不绝,衡家九郎等数十金陵名士相送之诗能攒够百页诗集。
这样的和尚,只要愿意,是定是一辈子吃不着苦头的。
契尘着实比从前沧桑许多,双手遍布老茧,只还是笑:
“汝州大水,贫僧恰好路过,去是金僧袍,走是烂草鞋。”
听着竟是将自己从前那些钱财都舍给了汝州的灾民。
“阿弥陀佛,钱财不过灰与土,人心安乐造浮屠。师弟你离大自在又近一步,当吃个粽子以欢庆之。”
契尘旁边不知何时站了个高壮的和尚,大腹便便,穿着烂衣粗鞋挎着个极大的布袋,说话时未语先笑,极是喜人,从契尘手里拿了个粽子吃了起来。
沈秋辞虽然没看见他的样貌却也知道他是谁,对他行了一礼:“契此大师。”
契此……易笙猛地抬头:“大师可是吴越明州的布袋和尚?”
和尚只笑。
布袋和尚契此之名流传江南,鄂州一带也盛传过他的故事,易笙带的军汉们们连忙行礼,有抱拳的,也有学着合十的,甚是热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