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页(2 / 2)
沪市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个戏曲广播频道,主要播放各种曲艺节目。
因为这年代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现在剧院门票并不容易买到,所以这个曲艺频道,成了百姓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以李潇潇本身在话剧上的贡献,想要跟曲艺频道的负责人见个面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的人。
只要见上面那一切都好说。
“老师……”李潇潇说“我们都知道,实战才会让一个人快速而深刻地提升。”
“总是配别人剩下的剧本,而且还不是实录,只是私下练习电影剧本,难以激发积极性,因为没有观众会知道,也因为配得再好,都不会超越正主,更何况就连正主也不是原音。”
李潇潇最后总结说“如果制作这种“声音电影”,每个配音演员都可以分到角色,而且这个角色是独一无二的,它本身是没有声音的,配音演员赋予它这个角色的声音,以后别人一看小说看到这个角色就会想起配音演员。”
比起整天拿烂熟于心的剧本练习,配广播剧显然更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
“你想得太简单了……”陆星辉提出了一个疑问,“电影的背景音乐,单凭录音棚是做不出来的。”
这一点确实。
在二十一世纪,设备先进得多,背景音乐说制作就制作,只要有钱。但在这个离电脑还十分遥远的十七年代,要收集音效录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李潇潇早有考虑。
她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手段辅助。”
“有的背景音乐是很容易录制的,比如汽车声音,街上的声音,打开窗户就能录到了。但有的不太好录制,那我们可以用旁白的方式去做补充。”
她继续说“因为没有画面所以听众需要一定的想象。对于复杂的场景,如果用旁白,就非常简单明了。”
这是一种新模式,听起来确实可行性很高。陆星辉是一个实际又负责的人,关于新人的那些毛病,李潇潇说的都对,他也十分清楚,但电影角色就这么多,他也无法给电影多安插几个角色。
但现在有一条新路出现。
“我知道了。”陆星辉说着,将那叠《淮海街探案》的剧本收起来,“我会去请示一下厂长,如果他能同意,我们就可以这么办。”
李潇潇忍不住欢呼了一声,用力地握了握拳:“老师加油!”
陆星辉:“……”
李潇潇之所以跟他说这个事情,而不是直接找孙哲绎,除了是因为他是她师父兼上司之外,还因为他跟孙哲绎的关系好,而且他脾气够硬,够了解孙哲绎,只要他开口,那十有八九是能拿下来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