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页(1 / 2)

加入书签

空气一时间仿佛凝固了一样,让人感到窒息。李潇潇一阵头皮发麻,答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

这批从其他单位调过来的新人,在孙哲绎的安排下,每人都跟着一位老员工学习,就连李潇潇也如此……

陆星辉虽然总是一张嘴气死人,但能力有目共睹,孙哲绎也很看好李潇潇——能忍得住陆星辉的脾气,能力还可以让陆星辉满意的。所以,他干脆就让她跟着陆星辉了。

师父让她办事,按道理她是得照办的。

但是冯涛比她进厂早,她得喊他一声师兄。新人带得好不好,也是职工的业绩的考核点,她怎么能把冯涛要带的人抢过来呢?

这里跟部队不一样,并不是军事化管理,要是陆星辉这性格在部队里,直来直往,问题倒是不大,但这里是制片厂,总得考虑一下人际关系。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最主要的,是李潇潇自己也并不想带张若婷这种新人。

当初她在剧社愿意带新人,是因当时话剧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而且没有其他演员可用她必须要将文海燕和陆一鸣拉起来,三个人凑足一台戏,所以她不得不带。

但现在不一样了她并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译制厂并不缺一个配音员。

事实上,跟她前世相比,她爷爷当初从文工团到译制厂,一起被调过去的人可没这么多。在这个世界,因为配音演员参与了话剧,被人们和领导都看到了所以这次资源有了更大的倾向。

她计划在合适的时候,向孙哲绎提出制作广播剧。

推动广播剧是需要准备的,比如她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剧本的改编,将一切能准备的都先准备好,到时候万事俱备,只差孙哲绎一个点头。

只要广播剧一出,就相当于给配音演员开拓出一条新出路,到时候可以再根据听众们的反应,附带其他演出。

而且,现在这个情况跟话剧完全不一样。

当初话剧的环境相对宽松,随时都能上演,可现在在短期内,起码在一年内,译制片都难以转为公映。

也就是说,除了支援话剧的配音演员,其他配音演员依然是被挡在银屏后的。

这对于一直以来都是露脸的话剧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张若婷显然不甘于此。在一年之内,张若婷很可能就自己想办法从这里调走了。

如果张若婷本身对配音感兴趣,哪怕是当成任务来完成,李潇潇也愿意带……

李潇潇的目标并不是将对配音不感兴趣的人入行,因为在七十年代末,等到译制片火起来之后,这一行会成为人人艳羡的好工作。

她心想,带张若婷,这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有这个时间,干点什么别的不好?

李潇潇有点头大,正准备打一手太极稳住双方时,冯涛冷笑了一声,干脆破罐子破摔了朝陆星辉说:“我看也不用这么麻烦了我这么不入陆导的眼,还是去让组长换人吧,省得拖译制组的后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