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1页(1 / 2)

加入书签

至于惠妃、大阿哥母子那边儿,肯定也会多加防范了。

那不是采薇想要的。

有时候,退一步没什么好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康熙二十四年,在采薇的眼中,宫中算得平静无波。

康熙二十五年。

万寿节刚过,皇帝就是把太子特意的立起来,那是让太子出足了风头。

对此,皇帝的做法,自然就是想让太子的储位稳定。

闰四月。

太子胤礽在刚刚竣工的文华殿,得到了皇帝的许可,为满汉大臣讲学。

太子哪怕早慧,文武双全。

这些能上朝的重臣们,哪一个缺了学识?

皇帝此举,只是想让太子露了脸。

真正的在朝臣面前,竖立起太子的权威。

皇帝对太子的拳拳爱护之心,只要有眼睛的都看一个明白。

当然,也不可否认的,太子确实是一位非常出众的储君,这让皇帝很满意。

大臣们当然更满意。

一位未来的明君,自然是大臣们的期盼。

于是,这一次的讲学,太子自然是赞誉加身。

上书房里,今年就要大婚的大阿哥,自然是心中有嫉妒。

可太子是储君,他这一个亲大哥跟弟弟先论的是君礼,然后,才是兄弟之情。

大阿哥于是决定了,在武学一道上,他会更加的努力。

至于读书?

大阿哥是不差。

可天份到底比不了太子。于是,大阿哥就是一条道走到道。他总要在一样上,那是比着太子更优秀。

胤福看着大哥和太子的争锋。

当然,更多的时候,其实太子只是骄傲的,不肖于跟大哥争。

只是,大哥是失败了再来。

那是缕败缕战,从不退缩。

胤福心情是平静的。

他更多的目光,是注意到了四弟、五弟的身上。

大哥、太子?

他管不了。

更何况,他有什么立场去管了?

胤福认得清自己的立场,更认得清楚现实。

这一年,康熙二十五年。

钟粹宫。

采薇正坐着,听着太医的回话。

太医哪怕是暗示呢,一些话不好明说了,可采薇还是听得一个明白。

最后,采薇是颔首,表示懂了。

秋月给了太医打赏。

然后,秋月替采薇送走了太医。

等着秋月回来。

采薇说道:“那些避讳的,往后撤了吧。”

“主子早应该如此。是药三分毒,到底还是有碍了主子的身子骨。”秋月往常也是劝过话的。

倒是采薇听后,轻轻的摇摇头。

“本宫也是没法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