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1 / 2)
要做生意,就不能怕员工搞小动作,如果员工有本事,能把产品卖出高于铺子的价格自己赚钱,他更乐意。
当初小舅舅铺子刚开张,他就曾经故意拿着同样产品去附近卖高价,然后让消费者一比较发现店里更便宜,就爱去店里买。
这都是手段,现在他还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张文博,只要张文博跑的外县来大客户,哪怕在店里买,都算张文博的业绩。
三宝是不懂的,他就知道跟着韩慕阳能赚大钱。
他就暗暗下决心:我可得好好学习,别到时候阳阳和妍妍去读大学,自己却连个专科都考不上!给他俩丢人!
进入腊月以后,铺子的生意好,姥娘的剪纸也突然火起来。
因为大姨那次来打岔,姥娘和姥爷觉出了为自己活的滋味儿,每天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姥娘就剪了很多新花样出来。
然后就有镇上的人上门来买姥娘的剪纸,有买去给新人布置新房的,有买去贴喜饽饽的,有买去给喜丧老人妆点的,还有单纯买去贴在自己家玻璃窗上的。
但凡主动过来买的,都不还价,还一个劲地夸老人家剪得好,活灵活现,生动灵巧,那喜鹊登梅,梅花一根根的花蕊都带着顶上的花粉呢,还有那喜鹊,那尖嘴、圆眼儿,灵动至极!
姥娘:“那咱定多少钱合适啊?”
在她看来剪纸也没成本,就几张红纸,剪刀也不用换,两毛钱一张都赚了。
韩奶奶:“两毛咋够啊,你剪纸不要功夫吗?多辛苦啊。至少得五毛钱。”
林妍听得直笑,“奶,你好歹也是市民俗民艺展览大赛的二等奖啊,别人一块钱一对,你起码得五块钱。人家市报都给你从二十涨到四十,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有时候你有技艺,没有认证,人家还给低价就赚个辛苦费,可一旦有官方认证,那这价格可就起来了,因为有口碑和格调。
五块钱一对剪纸?姥娘有点害怕,这不是坑人吗?她可不敢。
韩慕阳:“给文化局那边打个电话问问,看看他们有没有卖这个,怎么定价。”
李玉凤现在和姥娘有联系。
一开始认识之后,因为姥娘家没电话,而且也不在县里,她小脚不方便出门,所以李玉凤那边有什么聚会活动,姥娘是一概不去的。
不过李玉凤给姥娘寄过信,给姥娘看她剪纸作品,还让姥娘给指点。姥娘不会指点,通常就是照着花样再剪一对让林妍给寄回去,李玉凤一看就知道差距。
后来搬到镇上,林妍给文化局别金海打过几次电话,李玉凤常去他们单位搞活动,就知道这里的电话,也会打来和姥娘沟通一下。
元旦那天她还带人去铺子买礼品来着。
林妍翻开电话本找到李玉凤的联系电话,也不是李玉凤家的,而是离家最近的电话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