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页(1 / 2)
有那么一瞬间,薛瑜在他的注视下,感觉自己拿的不是诏书,而是一份未来长久的重担。
许袤从薛瑜手中接过诏书收好,韩尚书令继续按照礼数授玺和绶带,薛瑜再次行礼。
三跪九叩的大礼,每一步都格外沉重,薛瑜向皇帝叩首,接受这沉重的未来。
皇帝威严端肃的声音从上首落下,“……是用命尔为皇太子……尔身为善,国家以安;尔身为恶,天下以殆。兢兢业业,无怠无荒,克念尔祖宗,以宁我宗社,可不慎欤!”
他再次劝告勉励了一遍薛瑜,先一步完成了礼节,乘辇回宫。
大兴殿内,再次行礼的人换成了百官,他们俯身下拜,口中庆贺,殿内还站着的人只剩下了薛瑜一人。
薛瑜看着黑压压的人头,吸了口气,“众卿请起。”
第340章 . 出征(二更) 这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
东宫多年无人入住, 但并不破败。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频频修缮,附近的居所都交给了在外城忙碌或者加班时的臣子们居住, 只在前些日子重新布置了一番。
搬到东宫, 薛瑜第一个感受到的并不是地位的变化、享受程度的变化,而是呈几何倍数上涨的政务数量。
这里距离政事堂近了不少, 有时候时间太晚或者来得太急,议事就直接在东宫中完成了。薛瑜搬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人确立内阁, 将临时的就事论事开会变成常态化聚集,韩尚书令有些不适应这样的频繁开会,但在磨合了几天后,也挺乐意和年轻人多交流一二。
皇帝离京的日子定在六月二十五,薛瑜带人送他出城, 往常见到的华盖仪仗并没有搬出来,整支队伍寒光闪闪, 透着一层肃杀之气, 背后旗手持着旌旗, 在风中烈烈招展。
皇帝骑在马上,身姿挺拔雄壮,被阳光一照模糊了面容,乍看根本不像是四十多岁的人,说是三十岁的壮年也有人信。
最好的玉钢铸成盔甲, 手中长戟锋利得像要刺破云层, 背背长弓,意气风发。
跟在他身后的将领一半是中年人,一半是年轻人,个顶个的威武, 骑着的高头大马有些年纪还小,显得稚嫩极了。隆山马场自从有了足够的马草和保温手段,存活下来的骏马数量激增,他们骑的马,也都来自于这里。
军医队伍跟在后面,其中三分之一是太医署新培训出来的人手,年轻人朝气蓬勃,攥着缰绳的手放在胸口,心几乎要跳出腔子。
再后面的是辎重队伍,绝大多数军械还蒙着油布没有彻底组装起来,但光是组装起来的几个新式吊车和投石车、重弩,就足够抢眼,铁木巨石,这是属于战争机器的魅力。
明晃晃摆出来的军队、战马和军械,都是齐国积攒下来的底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