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9页(1 / 2)

加入书签

东荆是她的封地试验田,理论上讲,怎么瞎搞都行,别人喷别人的,她可以不听、不改,但同时,制度也完全可以不推广开来。但只要这一关过去,女官和选官考试的落实,就能顺利许多了。

她刚刚借着看向四周的时候,仔细观察过了大多数人的神色。对女子入朝的排斥是真,但同时,越是担忧,越会反过来打压贬低女子,但没人会承认自己在害怕被抢了工作、会不如女子。

就像之前薛瑜看到过的,在伍戈招兵时发生的现象。如果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上层的设限取消,自上而下推动的情况下,面对一心一意只想要打工人的上层,家族、阶层、身份,都限制着他们。

在对女子认知都是听话、会帮扶家中等等的时候,培养女儿入朝招赘,不也是扩张家族势力的机会?大多数人当然会优先培养儿子,但是从只培养,到优先培养,就也是进步了。

讲究些的家里都会为女儿请女师父,琴棋书画之类的都得学,起码得拿得出手。如今的教育还是奢侈品,在这样的情况下,身边发觉有聪明女孩的人,家庭条件都不差,也正是殿内士族官员们的所在群体。

或许他们的女儿、侄女、姑姑之类的亲友,都曾收到过“可惜不是男儿身”的感慨。

虽然那时候可能大多是明知对方无处展现才华,注定无法站在同样起点和高度比拼,才给出的居高临下傲慢点评,但如今限制她们的条件没了,第一簇火苗,似乎已经在摇曳了。

向前走、向更多的权利和权力去奔跑,而不是退回原地。

斩除世家对齐国的束缚后,像这样的小平衡达成并不困难,在寒门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或许她还能看到士族们拉拢女官的时候?

“咳咳。陛下。”喉咙里像堵了一块痰一样的声音响起,太常卿起身行礼,“只是此事,并无先例……”

被苏合的话搞得有些摇摆的朝中众臣眼睛一亮,打起了精神。

一直没表态的皇帝嗤了一声,“先例?本朝没有七十岁为官先例,莫非朕要先免了尚书令?”

皇帝一开口,始终以为他会反对这件事的人都愣住了。

皇帝从位置上站起身,居高临下踱步俯视众人,手扶着腰间佩刀,威胁意味浓郁,“襄王在东荆偏居一隅,还能想着我大齐荣光,尔等在京中莫非什么都看不到?韩公,来告诉他们,这个月的考核任务有多少人完成了?”

始终像是个吉祥物的韩尚书令缓缓开口,“不到……五成。尚有三成事务积压。”

皇帝冷笑,“听到了?朕倒要看看,你们有多少俸禄能扣?要是能好好干,男女又如何?年底吏部考评,不能合格的都给朕回家种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