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页(1 / 2)
“……工匠和医者各半,琉璃匠人挑两三个。人不需要特别聪明,肯干能吃苦就可以。不愿意再奔波的,也不必强求。你们去给我列个单子。”
薛瑜大概说了需要带走的人的要求,打发吴威去安排。吴威起身走了两步,有些忸怩地回头,“殿下,真不带我去啊?”
独眼大汉做这样的忸怩委屈表情,实在有些辣眼睛。
“这要问江县令了。”薛瑜望向对面坐着的江乐山,“江县令想留下来,就你跟我去,江县令愿意走,你就得留下。鸣水工坊不能有失,你们两人最熟悉鸣水工坊,不能都离开,总有一个人要守着鸣水。”
这是责任,也是信任。
江乐山怔怔看着薛瑜,被吴威握着肩头摇了摇,“县令,你家在鸣水,肯定不想走的对不对?你留下看家,我保证给殿下都办得妥妥帖帖的。”
吴威为了能去东荆郡,无所不用其极,威逼利诱做小伏低,浑身解数都使了出来。然而,江乐山半天都在发呆,倒好像媚眼抛给了瞎子看。也就是薛瑜知道他们关系好,不然真得觉得吴威在闹事了。
“停。”薛瑜止住吴威晃人的动作,再晃下去她怕江乐山被晃晕走不出去了。
吴威期待地看着江乐山,“县令,考虑得怎么样?”
“我去。”
吴威浮夸地表演着,“什么?你不想去?”
江乐山蜡黄的脸转向他,语气很认真,“我去,你留下。”
“……”吴威肩膀一垮。
薛瑜在他继续逗乐之前出声拦下,“好了,那就乐山随我一同去。过了三月三才出发,来得及鸣水县交接办手续。”
第163章 . 离乡(二更) 新的生命来到了这个并不……
水泥屋外的号子声响成一片, 春季到来,没有足够耕地的鸣水工坊高速运转的工坊炉灶完美融入了春耕的氛围中,一时竟分不清内外何处更热闹些。
吴威带着薛瑜的要求出去叫人进来做详细汇报和梳理, 坐在原地的江乐山做出了决定, 但还有些神思不属。
他迟疑了片刻,向薛瑜低头行礼, “殿下,臣背井离乡日久, 若非殿下相助至今一事无成,此次殿下去往东荆,臣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薛瑜看着他,江乐山出身东北边陲,正在东荆隔壁。在吏部的记录里, 自从作为寒门寡妇带着的独子,被推官选任后, 他就一路从边城往齐国腹地而来。生活在边关的百姓时常出现两个极端, 要么一腔血勇冲上战场报仇, 要么散尽家财往远离战场的国内迁徙,这都无可厚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