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5页(1 / 2)

加入书签

听上去,这件事没有他们,也是能够推进的,只是少赚了许多,让人感到可惜罢了。薛瑜似乎并非是以一个对立面的人物和他们说话,而是为他们着想的朋友,甚至像是家中筹谋商路的孩子或是管事,投钱完全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田地的收入比起商业,虽然重要,但根本不够看的。连平日里只是和其他庄子做些小买卖,最远不过派人跑过雍州的士族家主,都要沉醉在描述出来的大富大贵梦境里。黄金白银,珠宝玉器,想要更好的享受,什么不需要花钱?

薛瑜适时加入了入股后想撤回的时候可以全额撤回的保底,加上股东购买商品优先权和折扣,稳重派便动了心。贪婪的人则被参加商队和可能掌握所有工坊的秘密打动了,接受查账、接受派人进入商队等等,出工出力的鸣水工坊只要钱,不会干涉士族的任何事,他们付出一两银子,可能拿回来的就是翻倍的利益。

越不要求回报,越让士族们肯定这件事就是皇帝拿出来的定心丸,此刻他们考虑的已经不再是要不要参与,而是参与多少、如何参与。

对销往国外的态度也从怀疑,变成了犹豫。他们在楚国的倾销下活了太久了,对楚国的迷恋只是被肥皂与澡豆的冲突打破了一个小角落,习惯性的不自信让他们犹豫着,只想选择在齐国内部稳妥地将钱赚到口袋。

“……商队组建也要到春暖花开再出发,诸公还可以再考虑几分。”薛瑜说完最重要的部分,后面的就由陈关代劳,娃娃脸上带着笑,十分具有亲和力。

薛瑜看着还在沉思,或是与同伴低声沟通的众人,露出一个笑容,陈关接收到了她的信号,话锋一转,“说了这么久,还没让各位仔细看看展示的珍品。接下来就请各位跟着讲解,一一了解。”

这是阳谋,香饵已下。

只要掏钱,这件事就会捆住所有人的利益,进了盘子,这个游戏该怎么玩,就轮不到大士族说话了。

借士族的力倒是真的,没有熟悉商路和其他三国的士族引路,自己开辟一条商路太慢了些。而且树大招风,与其排他招人嫉妒,不如都划拉进来,把蛋糕做大。想盯着齐国的市场,可以,但也要看得到国外的市场。

士族想要吞掉工坊,吞掉为工坊保驾护航的军队,但也可以是反过来,让他们习惯之后,变成齐国的力量。

组织宴会的一方越表现得不在意他们到底会不会答应掏钱入股,越显得这件事只是拿出来作为补偿。刚开始介绍展柜内的商品没多久,彩棚中的窃窃声音都维持在一个极低的状态,刚经历过家主更迭的苏家来人,苏合站出来第一个表达了他的态度:

“苏氏可以拿出七万两,但占比和商队走向,我不能接受刚刚的方案。”

也难怪苏家家主之前自觉能成为钟简两家之后的领头羊,家底的确丰厚,说七万两的时候他眉梢都没动,好像说的是七两。

先前简单提及的拿到钱后各方的利益如何分配只是一个引子,具体的明细自然还需要商谈,流珠迎了上去,与他进一步做意向记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