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1 / 2)
但这一日,在即将离开隙地,跨进偃城辖境之前,看到山口处突然出现的密集兵马,众人还是悚然一惊。
妖魔鬼怪见得多了,再迟钝的人也能修炼出敏锐的嗅觉:这些人到底是列队欢迎的,还是来者不善的,一目了然。
徐朔第一时间戎装披挂,喝令手下改为戒备的队形,将赤华及其他文臣的车马护在后面。
他遣使喝问:“何人在偃国境内操兵?”
寂静的等待,等来一个满脸挂笑的使臣,呈上一封精美的白绢书信。
“谁说这里是偃国境内?不是还差着几里地吗?”使臣笑得假惺惺,“我们主君闻得偃君归国,特来亲自贺喜。咱们以后就是唇齿近邻,还得互相帮衬,共施仁义之道,方能国富民强。”
赤华匆匆套上个面纱,躲在屏风后面听。她看到徐朔的嘴角狠狠抽了一下。
“你们主君是谁?”
使臣从容微笑:“徐太子景龙。”
*
景龙终究野心不灭。他在血与铁当中成长,半辈子都居于人上,怎会甘于一个流亡太子的身份。
他艰难地在翟戎立身,重新吸纳部下,打探中原的消息,慢慢壮大自己的实力,打算用鲜血和刀枪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徐国已经立了新君,朝臣们未必会站在他这一边;而新生的偃国国力基本为零,“国君”又是那个带头祸乱徐国的公子朔,于情于理,都正好拿来开刀。
他本应再韬光养晦个几年;可目前的时机稍纵即逝。
趁着徐朔还未落脚偃都,名分未定,先下手为强,把人截在半路——就算他把所有人都杀了,等消息传到大夏,天子估计也就是唏嘘两句,不会为了一个百里小国而兴师动众。
于是景龙断然决定行动。
他潜入荆国,和荆侯一拍即合:双方都是跟徐朔和赤华有仇的,更是看不得偃国死灰复燃。
荆侯亲自训练出的精锐之师,没能在徐国大展身手,此时又有战机,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于是荆侯爽快地借了兵,和景龙一道,打算让新生的偃国尝到复国以来的第一个教训。
*
那些护送的大夏兵马,还有其他诸侯礼节性赠送的卫队,此时乍见刀枪,早就退避三舍,很礼貌地表示:“既然偃都已近,我等还是先回国复命了。二位公子保重。”
徐朔知道景龙的性格,万分不敢大意。
他礼貌地对使臣说:“公子景龙要什么,待我等在偃都安顿,大家再行商讨。现在么,人在旅途,难以招待,还请客人先回吧。”
这是缓兵之计。他心里转了一圈,身边有价值的人物,除了赤华,就是玉璧,再者便是忠于自己的三四百死士。
若硬要一战,凶多吉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