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页(2 / 2)

加入书签

这个习惯,源自夏偃童年时的血泪教训:当时他只顾自己休息,没注意周围动静。等他醒过来,周围呼啦啦围了一群人,把他精心熏好的兔子腿、挥汗砍来的柴禾堆,全都稀里哗啦抢走了。

这事给他带来的阴影太深。要不是后来赤华出现,稍微治愈了一下他受伤的心灵,今日之天下,有没有游侠白狐,还未可知。

犁姑见“白狐”被人撞了现场还如此冷静沉着,状态切换得迅速,也不禁暗暗佩服,赶紧说:“是,夫人神算。我兄弟今日负责南面,他说,山下来了……捕盗。看见了咱们的人,正在往上走。”

赤华眉头一皱,跟夏偃对望一眼。

犁姑发了个抖,全身的肉跟着颤了三颤,补充道:“看起来是很厉害的捕盗。”

第 30 章

夏偃这几年, 纯粹鸡鸣狗盗的事没做过几桩,主要的精力, 其实都倾注在“生存”上。

如何让失去田地的流民吃饱饭, 如何让被冤枉的好人昭雪, 如何让富人不再欺侮穷人, 如何跟当地恶霸黑吃黑,给自己搞到一口酒,一把钱,一件暖和的衣裳。

但在当权者眼里, 他便是如假包换的“盗”。这些事迹通通属于“犯法”, 每一桩每一件,都足够把他抓进大牢,砍下个鼻子耳朵什么的。

所以对付捕盗这种事,夏偃轻车熟路。

犁姑的话还没说完,他全身汗毛一竖,本能地进入了最高警惕的状态。

当然表面工夫还得做。他故作轻松, 说:“捕盗啊,这点小事,用不着白狐出手,我就能解决。”

百姓们围过来,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江湖传闻,白狐手下一堆, 自己只负责指挥,鲜少亲力亲为。

于是夏偃吩咐下去。十几个百姓, 每个人的秉性长处,他已经观察得八'九不离十。当下叫过几个身手敏捷的,一个个都交代了任务,让他们四下散开。然后令人熄灭火堆,掩埋住宿的痕迹。

至于赤华,“跟在我身边,别走出七步以上。”

*

蜿蜒山路的那一头,零星聒噪已经清晰可辨,听着像是官兵虚张声势,叫嚷着“谁在山里”、“快出来投案”之类。

赤华颇觉讽刺。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她还是徐国官民眼中的“下一任国君夫人”,任谁见了她都得低下尊头,恭恭敬敬地行礼。谁知风水轮流转,眼下她倒成了卑微的那个,被人像猎物似的撵来撵去,心神惶惶。

但她却也不十分害怕,甚至比在象台“成婚”那日要淡定自若得多。也许是因为身边有夏偃,而她知道,这孩子的能耐,比当时象台上所有徐国官兵加起来都大。

夏偃让她藏在路边一块险峻的大石之后。他自己三两下爬了上去,眯眼借月光,一眼就看到了来人:一个头,四个兵,两刀两矛,三副弓箭。后头似乎没有接应。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