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9页(1 / 2)

加入书签

端阳过后,京察的被考察官员齐聚吏部“过堂”,由吏部公示每一位官员的考察结果,并将考语和访单给诸位官员过目,让大家了解旁人的评价是否与自陈有出入,及时纠错。

而京察不仅是考察官员, 更是为了升降奖惩,“过堂”后便是文官的一次大调动。

这次京察孙秉德想动谁谢如琢都心里有数,一一亲自看过后倒没觉得有太大问题,唐和春那派人是差不多都被剪除干净了,连唐和春自己都写了告老的奏本要离京,抽调上来的绥坊地方官也终于能被放回去了, 六部新补上来一批翰林官, 都是之前开恩科时入朝的, 大多都去了不错的地方,当然主要原因是朝廷确实还缺人,不然孙秉德还是会折腾两下子的。

杜若在京察中间出的那点小风波最后也未再被提起, 过堂时杜若收到的终评是最优一等, 同时让他升任了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

这是从前华扬舲想要但谢如琢没让他如愿的位置,如今被杜若坐了,不知道华扬舲怎么想, 反正谢如琢是心情不错。

虽然兵部大半都是孙秉德的人, 杜若被夹在中间还是有许多阻碍,但孙秉德愿意徐徐图之,他也有的是耐心。

官员调动之事就此解决, 但这只是一个引子,孙秉德费了这么大力气把唐和春一派的人挤走,可不是为了就此相安无事的,自然是为了做他想做的事。

过堂后第二日,下午召内阁议事时,孙秉德便坦然地提出了两件事。

一是唐和春已离京,提督三大营的人选该重议。

二是此次京察查出不少旧年贪腐之事,为遏制贪腐之风,内阁请求推行新政。

重议提督三大营的人选在谢如琢意料之中,至于第二件事,前世也听过了,即使时间上稍有差别,但也没什么新鲜的。

自他登基以来,他这个皇帝动作倒是不少,重建三大营、三次南征、卫所改制,就算他现在结束了皇帝生涯,史书上也有所谓功绩建树可以给他写上三两笔。

朝堂上的君君臣臣若说不想后世给自己著书立传,在史书上写下光彩的一笔,那定然是假的,他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很多时候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彼此倾轧争斗,也是为了后世的评断,为了留名青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