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页(1 / 2)
在场的官员,无一不是站在大晏朝廷金字塔上方的人物,并非庸碌之辈,他们都是有见识和学识的人,时雍的话也说得通俗易懂,并不难理解。
待她说完,旁观负责记录整理的书吏,将手稿呈上,一一览阅。
然后,频频点头。
时雍见他们尚在商讨和议论,心急如焚。
但她也知道,这份防疫章程草案,动的是朝廷根本,花的是巨额银钱,即使她说得头头是道,在他们看来,终归是纸上谈兵,绝不可能轻易拍板定下。
一念至此,时雍又掉头,看着赵胤,
“恕我直言,这次疫情不仅仅是疫症,更是考校大晏朝廷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时候。试想一下,若是面对这样一场有预谋的疫情,都没能动摇大晏半分,外敌岂敢再心存妄想?”
赵胤微微眯眼。
他很清楚这场疫情来得诡异。
不是战争,却胜过战争。
只是,时雍能想到这么多,确实让他刮目相看。更紧要的是,这些章程规则,对疫情的防治不再是一味的镇压和围堵,将人圈禁起来任其自生自灭,更多的是变堵为疏,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与民为本,实在是仁政之举。
官员们整肃面色,小声商议。
赵胤静默片刻,端起热茶喝了一口,又慢慢阖上茶壶,轻描淡写地道。
“以上章程,本座准了。”
此言落地有声,却震得众人当即错愕。
“大都督……”
赵胤嗯声,目光不冷不热地扫向眼前的一众官员。
“诸位同僚,事不宜迟,可将防疫章程商议细化,照此办理。”
众人面面相觑。
看看时雍,再看看赵胤。
“大都督,下官以为此事不可着急,此章程要调派各部,动用银钱不可计数,涉及礼部、兵部、顺天府、五城兵马司,京畿大营、锦衣卫、东厂等各要害之所……还有待商榷。”
“是啊,大都督,朝廷拨付如此之巨的人力、财物,不是易事。再有章程一旦派发,定会引来民众恐慌,届时,人心不稳,势必流言四起,动摇国本……”
众人频频点头。
“不若待你我再商议定策,重新抄录后,呈送宫中,由陛下决断。”
“大都督,张大人所言,下官深以为然。大疫当前,事关万千民众生死,你我食君之禄,不可轻易决断……”
时雍心里一凉。
果然,还是官僚那一套,谁都不敢承担责任,凡事都要等到皇帝来拍板,可皇帝只有一个人,哪能事事都懂?如果什么都要皇帝来决断,要下级官员何用?照旨办差,混吃等死么?
她着急,脸上便有情绪。
赵胤看来一眼,掌心不轻不重地摸着桌几。
“本座见日面圣,与陛下详谈一个时辰有余,出宫时,本座已下令封锁禁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