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9页(1 / 2)

加入书签

看时雍不说话,他眉梢微动。

“生气了?”

时雍盯住他的眼睛,摇了摇头。

“生气不至于,就是心下不安。”

她琢磨着要怎么才能把玉令的事情告诉他,话到嘴边又变成了询问。

“陛下同你说什么这么紧要?用得着秉烛夜谈,天明方休?”

赵胤微眯起眼,一脸淡漠地想了想,“君臣久不相见,就多说了一会儿。”

时雍嫣然一笑,眉梢扬了起来。

“是吗?”

她问他说了些什么,他却回答多说了一会,分明就没在问题的点子上。而赵胤根本就不是理解不到别人意思的人,更不会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除非,他本就不想回答。

时雍端起面前的水,垂下眸子,淡淡喝一口。

“陛下对你我婚事,怎么说?”

赵胤道:“陛下赏了些玩意,还说要来喝喜酒。”

什么?

时雍以为自己听错了,抬起水盈盈的双眸看了赵胤片刻,见他俊脸板正,不像在安慰她,更不像玩笑,这才放下茶盏,斟酌着说道:

“我一直觉得陛下对我……有些成见。”

赵胤抿唇,淡淡一笑,“陛下对你夸赞有加。”

夸他?真的假的?

时雍心里悬挂起了一个大写的警惕。

“他就没有别的交代,也没有提出异议?”

赵胤平静地看着她,说道:“若有异议,三月前他就出声阻止,又岂会等到现在?”

“可是……”

时雍皱起了眉头,瞟他一眼。

“那时还没有发生三生崖的事情。这些日子,你我远在漠北,总会有些风言风语传到他的耳朵里,我就不信他毫不知情,心无芥蒂……”

“陛下确有耳闻。”

赵胤皱眉说完,看时雍紧张地望过来,又勾了勾唇角。

“然,陛下不以为意。反是夸你临危不惧,会审时度势与楚王周旋,避免了大晏江山动荡、兄弟阋墙,有大将之风。”

啊?

这言词也太过褒奖,让时雍很怀疑当真出自赵炔之口。

“侯爷没有哄我?陛下当真这么说?”

赵胤嘴角一扬,“我何须欺骗阿拾?大婚在即,是与不是阿拾自可心证。”

时雍唔了一声。

皇帝若要使暗招,猜度也无用,不如听之。

“那也太好了。”

时雍松口气,望着赵胤,思忖怎么把话题绕到玉令上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