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2 / 2)
听起来很多,然而这是理想状态。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每天都能卖完六板豆腐。遇上刮风下雨,或者季节更替,都对豆腐生意有影响。
再者,他娘长年辛劳,适当的休息很重要。然而他娘除非病到起不来,否则根本不会停下来。
而他以前生病,他娘都是一直守着他,唯恐一眨眼他就没了,哪还有心情做豆腐。
如此一来,每年能赚40多两就已经是极好。
除开以上因素,还有各种税目,秦家还算幸运,祖上是农户,朝廷主要打击大商户,所以除非生意做得比较大了,才会入商籍。
秦家这个豆腐铺子太小了,成功保留了农籍,税目自然也是依照农籍来。
再除掉母子俩嚼用和各种零碎开支,这也是一大笔费用,他们没有地,吃的米粮都要花钱买,秦遇身子弱,要吃细粮,张氏会自己做衣服,去外面扯了棉布,买回来给儿子裁做。
连平时用的木柴都要另买,他们这边靠南,冬天湿冷,没有木炭难捱得很,真是哪哪儿都要钱。
张氏心疼儿子,隔段时间还会买些细腻的糕点,肉蛋更没缺过他,一年各种开销加起来要十多两银子。把开销减去,最后能余下二十多两银子都是好的。
这还必须是在秦遇不生病的情况下。
说起秦家的豆腐手艺,还要从秦奶奶说起,秦遇奶奶的家乡受了灾,逃难到这里,秦家收留了她,后来嫁给了秦爷爷,做豆腐的手艺也是她带来的,秦家挣了钱后,就在镇上买了间铺子,专门做豆腐。
只是因为秦家人接连病逝,生前为了留住人,银钱流水般的花出去买药,可惜最后还是没留住,而家里攒的钱也耗得差不多,秦遇前几年生病,张氏一年做豆腐的钱堪堪把药钱填平。
这两年,家里才有些余钱,秦遇好几次提起买驴,张氏也应下来了,奈何牛贩子没来,没驴可买,只能慢慢等。
第2章 族兄秦怀铭
申时时分,张氏还在深眠,她实在累得很了。
秦遇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作坊门口,宽大的木门上方悬了一块薄薄的木板,也算作廊檐了,晴日能遮阳,雨天能避雨,空气还流通,多好的地儿。
他小手里拿着一把小蒲扇,有一下没一下扇着,思考着他这个俗人的未来。
因为身体原因,他娘看他很紧,根本不放他独自出豆腐铺子,他所了解的外界都是从他娘和一位族兄口中得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