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页(1 / 2)
他把银票放回怀里,又取出那几封信,天色太黑实在看不清,便不看了。
等他再次返回湘王府,已近寅时(半夜3点),守门的四名护卫认识他,对他挺客气,跟他打了招呼,并未问他为何夜归。
湘王府管理森严,任务人进出都要登记在册。
守门的四名护卫虽然不问王浩,但是登记王浩回府的时间,还特别写了三个字“着便装”。
王浩回到军舍,把带有血渍的外衫塞进了床下,准备明天烧毁。
这间军舍除去王浩,还有三个亲兵。
王浩执行的是秘密任务,不想被三个亲兵发现他得了银票,更不想在此看信,只能拿着油灯去了外面的茅厕,进了茅厕点亮油灯,就在茅厕里面看信。
一共四封信,他一封一封的瞧看,这一看可不得了,里面的内容令他无比震惊。
第348章 番邦细作
原来半年前,胡春阳去了一趟国都,把茶叶高价卖给了两个番商。
这两个番商在酒宴上向胡春阳打听湘王府、湘军的动态,还直言如果胡春阳能够长期提供消息,以后把胡春阳的茶都高价包了,还要额外送给胡春阳金子。
胡春阳见钱眼开,当时就答应。
这般,胡春阳回到湘城后,每个月都会写信把打听到的湘王府、湘军的消息告诉国都的两个番商。
两个番商每次都给胡春阳回信,在信里夹着银票,如果胡春阳打听的消息比较重要,给的银票就多。
这四封信里面有三封是番商给胡春阳的信,有一封是胡春阳写给番商还没来得及发出去的信。
大唐国的人把国外的商人统称番邦商人,简称:番商。
两个番商就是国外的商人。他们跟胡春阳做出这样的事,足矣证明他们是国外派入大唐国的细作。
胡春阳读书识字,是大唐国的大商人,肯定知道律法严禁向细作泄露大唐国任何关于军事的信息。
可是胡春阳明知故犯,为了金银,当了卖国贼,人人得以诛之。
此时,王浩觉得用匕首割了胡春阳喉咙,让胡春阳死前没受罪,这种死法简直太便宜胡春阳了!
而后,王浩细想吴应海让他做此事的目的。
莫非吴应海已知胡春阳将湘王府、湘军的情报卖给番邦商人,成了卖国贼,所以让王浩暗杀胡春阳?
只是为何要将胡春阳的头颅丢在张府的大门前?
难道张府的张洪亮或是其他人犯了胡春阳同样的大罪?
如果真是如此,那太可怕了!
王浩细思极恐。
明明轻飘飘的四封信却让王浩觉得沉甸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