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2 / 2)
而为什么说温旭是剥削了所有人才拿到的这些钱?
一开始温宁是跟着温阳一起干的。他们早早的就已经选择辍学,不念书了。说到这个辍学,也有一些故事。
温建国是一个很虚伪,也十分要面子的人。当时他确实说了,会供所有的孩子上学。他也确实这样做了。
温旭和温阳是属于坐不住的那类人,他们本身就不爱学习。但是温宁却不同,一开始的温宁也是像这辈子一样,一心向学,他想靠这个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他的成绩一直是特别好的,是他们兄弟姐妹四个人里面学习最好的一个人。他就上了三年的学。学到了小学三年级,然后就不干了。是说他不想学习了,而是因为温建国是个虚伪的人,他不想和孩子们说,哎呀,你们别读书了,回来帮我种地吧!但是杨翠兰会说呀!
杨翠兰一直在说他们是多么辛苦,地里的活没人干,一天到晚在地里受苦,回到家连口热乎饭都没有。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希望温宁作为大姐,赶紧回家,不要学习了,学习有什么用呢?回家洗衣服,做饭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之前一直在强调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信息获取。方式十分有限,再加上村子里本身就有十分不良的风气,虽然说温宁确实接受过几年教育,但是三年级的教育呢,教育到哪里?最多也就认得几个字罢了。
他们在这个阶段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很多的那种道理,是从他们的父辈或者是长辈告诉他们,他们才知道的。据说这都是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但是这样的经验是对的吗?
所以就是在这样一天一天带着埋怨话语里,温宁接受不了这样的压力,然后辍学了。
因为这个年代谁也吃的不是很好,所以她本身也是挺瘦瘦小小的。说的夸张一点,可能连那个灶台高都没有。但是就在那个时候,她已经开始承担全家人做饭的任务了。
做饭要买菜,要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那一般和这些打交道的人。也就是村里那些大婶儿大娘们。在这些大娘的群体里,有80%的人。占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呢,就是嘴碎。长时间和这些人接触,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本来就是在一个三观刚刚要形成的阶段,所以温宁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开始变得斤斤计较,而且她特别容易抱怨生活。但是她不敢反抗,作为家长的父母,她就把这种情绪憋在自己的心里。时间长了,她的内心其实是有点扭曲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