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1 / 2)
当初苏老太爷在的时候,也随大流借了几千两,见在苏荞初轻而易举的还了上去,把这笔账消掉了。
李道臻倒是烦恼了一阵子,想办法拆借了一部分银两才把数给平了。
他这种还好,没有怎么伤筋动骨。
有些人家是伤筋动骨也还不上,借了几十万了,这个数额太巨大了。
对这种情况,皇帝“好心”的推出了分期业务。
你见在还不完,没关系,再给你五年时间,要是还还不完,我也体谅你,但是如果你在这期间有任何超出的消费的话,欺君之罪,当斩!
苏荞初去典当行买了不少平时难得一见的好东西,这是别人家里的珍藏,见在拉低了整个京城的古玩珍品价格。
就连位置上佳的宅子田庄都有人出手。
他们家的这些产业都在明面上摆着,坐拥这些产业,说自己没有钱,皇上不信啊。
苏荞初又捡了一个小庄子,这个庄子更小,不到一百亩,但是它的优点是近,一天能来回。
户部尚书清点这些银子,他见在脸上终于不是之前垮着脸的样子了,虽然要真细究起来皇上的手段有点那什么,但是当初这银子也是正经从国库借出去的,见在收回来,天经地义。
这些人为了还钱头疼,总好过自己对着空荡荡的库房头疼。
这一场场为了还银上演的戏码,更是超出了苏良初他们的认知。
比如说有个已经落魄了的伯爵,为了银子,把自家的女儿打包卖了出去,卖给谁呢?
卖给商户。
庶女聘金两万两,嫡女五万两,出嫁的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陪嫁五千两的嫁妆。
还有的人家差不多,不过他家没有女儿,只有儿子,给娶了大商户家的女儿做嫡妻,那新嫁娘带着十几万两的嫁妆进来。
当然,这也是对方看中了他们家还有前途,才愿意如此舍得。
而且嫁一个女儿跟娶一个媳妇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嫡子的媳妇。
这也是一场大商户的狂欢。
当然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基本都是勋贵,而且已经落魄了,所以才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文人注重气节,怎么也不愿意这样干的。
也幸好他们这类的基本上都注重风评,没有太过奢靡的,借的钱不会太多。
甄婉婉娘家那边也快马加鞭的。让人送了银票过来。
当初两家情况差不多,但是后来他们家没落了,见在只有甄婉婉的兄长以举人的功名在西北偏僻地方谋了一个县令,除此之外,见在还没有其他出士的人。
刘逸云农家出身,自然没有欠银,但他同样焦头烂额。
他也听到了苏茂初升职的消息,而且还知道皇上很喜欢他,经常叫他过去为他讲经,说是他的讲解能够让他心情愉悦,其他大佬们对这喜闻乐见,战事,还有这些抄家还银的事情组合起来,他们已经忙得焦头烂额,要是再加上一个皇上喜怒不定大发雷霆的话,他们就要撑不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