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页(2 / 2)

加入书签

一路上真是忧国忧民。果然在天黑前赶到大名府,城郭高大,道路宽阔,人缘稠密,不比京城逊色多少。只可惜没有功名或官爵的人京城要交人头税,又要查携带的东西,看着像货物的都得缴税。

有路引,有郡王用印的书信作为证据——虽然门卒不认识这弯弯曲曲的官印写的什么字,但有一个标准,官职越大官印的尺寸越大,这是国家规定。

门卒感慨:“你们怎么不携带些货物,来回倒腾。这路引还许携带行囊货物呢。”

林玄礼讶然:“哎???没想到。”

好像能把路费赚出来。听说过很多类似的事儿,我就没想起来!

策马进城,无限感慨,这么多天了终于又见到一个繁华靓丽的城池:“此地在唐代时称为天雄军,原属河北道,后来改为河北三镇。到了仁宗朝,契丹来犯,有人提出要迁都洛阳。吕夷简上奏说,应该将此地定为陪都北京,并称四京之一,以彰显大宋威仪。契丹见仁宗态度坚决,就没有发兵。”

仆从们只好随声附和,夸他博学多闻。其实心里很担心辽国又来犯边,郡王就地投军。

林玄礼隐约感到一种风沙和□□融合的味道:“大名府里安全一些,一会多要几个肉菜,给你们仨打两壶酒,好好犒劳一番。”

童贯和高蜜嘴上道谢,转过脸去就小声议论:“城门口贴了十几张通缉画像,我看怎么那一张都不像小郎君呢?”

“这事儿不加急搜捕吗?天爷,郡王的罪过章相公,还和曾枢密不合,他们会不会从中作梗?”

“那也得找吧?”

……

赵煦悠然的看着弹劾赵佶的奏折,看御史和一些官员骂的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叫人看着都舒服,省得亲自骂他了。

宫内宫外平静无波,夏季正是农闲时节,安安稳稳的等着丰收,倒是一个服劳役的好时候。

信里附上的米饭教给了东廊,做出来确实还不错,尤其是写好的蘸料比例,和他调出来的差不多。

官家也不能夏季出去骑射,怕踩踏良田,就在宫里对着墙壁树了靶子,练练射箭。

犹记弟弟在临别书信中的期盼,佶儿想找揍!

御侍轻轻走进屋,低声道:“启奏官家,孟皇后请您过去,说福庆公主病入膏肓,想见您。”

可怜的大女儿几次病入膏肓,太医院都束手无策,特意请钱乙来看过了,也无法用药。孟皇后依然不信,但他已经做好准备。

赵煦叹了口气:“也罢,看在公主的份上。”虽然和刘清菁也有一个女儿,但这个长女是最爱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