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7页(2 / 2)

加入书签

“是齐格的事?”陶东洲敏锐。

沈悦深吸一口,颔首道,“齐格昨日在幼儿园的状态其实很好,而且,还和小五,还有其他孩子约定了参加春日蹴鞠的事。但今日齐格没有来幼儿园,听说是老夫人的意思。上回入园体验的时候,只有将军夫人在,并没有见到老夫人,我想正好趁明日去一趟将军府,邀请老夫人参加休沐日植树的课外活动。”

陶东洲看她,“那阿悦,我明日同你一道去。我同你一道去,不一定一道见老夫人,但是事情会好办些。”

沈悦温和笑道,“陶伯,我想自己先去,若是您去,老夫人会觉得是平远王府在施压,我想先看看老夫人的态度,若是有难处再请陶伯帮忙。”

第154章 植树邀请

像齐家老夫人这样的家长, 其实很多,沈悦之前也见过不少。

大背景不同罢了,但内核相通的。

尤其是隔代亲的祖孙, 既有祖父母一辈对孙子的宠溺在其中,又有盼着孩子成材的想法在里面。所以,隔代亲的典型表现, 就是内松外严。对内, 对孩子宠溺,且要求低,但是对幼儿园的要求却很高,也会带了特定的期望和目的。

譬如, 每隔一段时日, 老人家便会主动问起,幼儿园怎么不教计算, 幼儿园怎么不叫教字,幼儿园怎么不教诗词背诵, 也会给幼儿园建议,应当加入数学计算,识字认字和诗词背诵的课程。

但往往, 最容易被忽略的,反而是孩子在幼儿园开始建立的社交能力, 慢慢形成的性格习惯, 逐渐融入除了家庭之外的社交环境, 自己从吃饭这样的小事开始, 一点点学会独立,一点点不断摸索和探究,逐步掌握孩子应当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修养和习惯。

而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记忆。贯穿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童年记忆,越是富足而浓墨重彩,越容易伴随孩子一身,成为孩子的童年治愈。

很多家庭都会忽略孩子的成长记忆和童年治愈,关注在更容易让自己焦虑感减轻的课业成就上。譬如,孩子多认识了几个字,多会了几首诗,家长的焦虑感便会相应降低多少。

但其实,在这背后更值得赞扬的,是孩子已经能够将纸张上的文字与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对应起来,并且欣喜,从中获得成就。这种成就感,会引导孩子更多地去探索旁的事物。

对孩子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好奇心驱使着孩子不断去探索,发现和想象。

换成齐家老夫人这里,更不必说。

齐家老夫人就是典型的内松外严。

对将军府而言,旁的都不缺,齐格更不缺人照顾,所以老夫人和卓远的出发点并不同,也不见得会轻易认同齐格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只因为国公府失火的时候,平远王府的孩子表现让齐家老夫人觉得自己家的孙子也应该会这些逃生技能,不能落于人后。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