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页(2 / 2)

加入书签

傅长乐被打败了,张嘴从他手里叼过药丸,嚼了两下匆匆咽下。

“我吃完了,东西呢?”强逼自己转移注意力的傅长乐冲着十三一伸手,“你查到的这八年来青山学子的科举名单,还有这几届主考官的信息,都一起给我吧。”

第10章 不,我想要的是真相

科举三年一届,又因为大庆新立,当今陛下加开两届恩科,因此在这八年间,共有四届科举。

每届科举得中进士者约有二百余人,而在这四届科考中,以青山学子的身份考中进士的人数分别为一十五,二十三,三十五,四十二。

青山书院如此稳步上升的成绩着实令人寻味。

要知道大庆共有十三司、一百四十二府、一千两百七十二县,每一届科举,都有来自天南海北无数寒窗苦读二十余载的读书人一路从童试、院试、乡试厮杀到会试,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到最后才厮杀出这二百名胜利者。

而单单一个青山书院,竟然在最近一届科举中,出了四十二位进士。

要知道青山书院虽历史悠久,但在俞山南出任院长之前,也仅仅是盛京城外一座叫得出名号的普通书院而已。

可在这短短八年间,青山书院却一跃成为大家默认的天下第一大院,占据了整整五分之一的进士名额。

这样的数据奇怪吗?

自然奇怪的。

可若是放在俞山南是青山书院院长的前提条件下,绝大部分人却都轻而易举毫不怀疑的接受了。

因为俞山南这一位文坛宗师的名头实在太盛了。

作为当世毋庸置疑的儒学第一人,他所编纂的经义释注广为流传,全天下的读书人几乎没有谁不曾读过看过、不曾反复背诵烂熟于心过。

这样一位文坛大家,能够最终教导出四十二位进士,似乎也并不那么令人生疑了。

“可是一个人学问做得好,难道就等同于是一位好的教书先生吗?”

傅长乐放下手中的第一份资料,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叹了口气:“我还记得当年靖阳她父皇也是看中了俞山南的名气,费了好大劲将人请进宫来教导他仅有的两个孩子,可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天资超乎常人、才华横溢足以青史留名的文坛宗师,根本就不适合教导学生。

俞山南有过目不忘之能,三岁能诗五岁能赋,待到七岁之时,其文曲星下凡之名已然众人皆知。

他的习文之道是一条畅通无阻的通天大道,因此他根本就不能理解自己的学生为何会问出如此显而易见的蠢问题。

那种本人不自觉散发出来的“你怎么连这都不懂”的真实疑惑,不知道刺碎了靖阳多少次玻璃心,傅长乐也因此隔三差五被气恼不过的靖阳推出来直面来自天才先生的死亡嫌弃。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