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1 / 2)
“朕尝听闻,许多朝中重臣,皆与内官交好,莫不是,你们生怕皇后挡了你们的路?”
这最后一句话,朱祐樘的声音其实不大,却说得不可谓不重,让所有官员都忍不住心下一寒。如果皇帝这么认定,当真查起来,恐怕在场的,没有几个干净的。一时间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好,触怒了皇帝,认真追究起来。
好在朱祐樘这几年经营,在朝中也并非没有自己的心腹。只不过他们大都是当初的东宫属官,朱祐樘才刚刚登基,还没来得及重用,是以位卑职小,之前也轮不到他们说话罢了。
这时候见朱祐樘已经将人都镇住了,便有人站出来道,“诚孝皇后辅佐英宗皇帝,主明臣贤,治国有道,延续仁宣之治,可谓功高劳苦,人人称赞。臣等亦心服口服。皇后若能效诚孝皇后故事,当为我朝大幸。”
几句话之间,就将原本几乎被定罪的事情,说成了大明幸事,然而其余人等听了之后,却只纷纷附和,无人敢再有不满。
但是事情当然不可能就这么了结了。
古往今来,有不知道多少文臣,以“死谏”为自己的人生要义,目的便是要名垂青史。更有不知多少御史,将扳倒大人物,作为自己的晋身之阶。
可笑的是,之前还真有不少成功了的人,让他们心中存着这样的想往,别的大臣不敢直谏,但他们身为御史,风闻奏事,本就是他们的权利,自然不会退缩。
只不过因为最大的一波反对声已经被镇压下去,短时间内,朝臣也不可能组织起第二次,来挑战天子的权威。
——虽然大明朝相权与皇权几乎分治,但是这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若是惹恼了皇帝,东厂和锦衣卫的昭狱,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至于御史的奏折,朱祐樘留中不发,只当是没看到。
现在看来,除非有人金銮殿上以死相谏,否则这件事情,到最后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过去了。
但是人人都惜命,目前看来,还没有敢于死谏的直臣。
朱祐樘见到这样的情形,只冷笑几声作罢。他终于有些明白九焰所说的意思了,有时候,与其花费绝大功夫来搞所谓的平衡,不如以绝对力量镇压,让这些人心中生出敬畏惧怕,便不会再将心思放在这上面。
然后淘汰掉一批不做事的官员,让中下层干实事的官员有了晋身之阶,慢慢的,朝廷的风气自然会转向务实,党争自然也就不再那么明显了。
……
仁寿宫。
九焰已经跪了有一盏茶的功夫了,但太皇太后只顾着跟王太后说话,仿佛根本没看到她这么个人似的。
“这人啊,最要紧的,就是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做该做的事!”太皇太后说话的语气有些重,一听就是意有所指。
至于这话是说给谁听的,在场的人心知肚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