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2 / 2)
“这报纸很好,至少学子们肯定会买的,一千份估计太少了。”
吴大人无奈地说:“你知道沈嘉让我印多少份吗?”
“多少?”
“十万!他怎么敢想?他说可以匀出一半直接卖给各家书铺,那些书铺外地都有分铺,分一分也不多了,剩下的文武百官肯定都是要各送几份的,还有各各地官府送几份,先让地方看一看这报纸长啥样,这么一算,十万份确实不多,可是这成本也不低啊,如果收不回本,朝廷要一直贴补,恐怕坚持不了几年就得结束了。”
秦掌院也很支持将报纸送到各地,尤其是乡下地方,最后一页的识字对百姓帮助太大了,如果一个五岁的孩童能从小开始听报纸,学汉字,那五年后他基本就能自己读懂一份报纸了。
这是完全不需要成本的学习,只要是聪明人都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秦掌院想了想说:“国子监那边也给送些去,让每个国子监监生都看一看,你不是说还要公开征稿吗?他们的才学应该可以贡献出一点东西来,而且还能得到稿费贴补家用,肯定有人愿意投稿的。”
“你说的对,我就给京城附近的所有私塾学堂都送一些,都是育人子弟的地方,肯定会喜欢看报纸的。”吴大人这么一想,赶紧让印刷厂加印了九千分,凑足了一万份,然后拿去到处分。
沈嘉从他手里买了五百份,总共也才花了一贯钱,然后让大姐夫的商队带回蜀州,送给蜀州各个地方,美名其曰,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
其他官员有样学样,很快就瓜分了第一期的报纸,吴大人见状,又让印刷厂加印了一批,这才有报纸投放到市场。
学子们早就听说有“报纸”这么个东西,不少人也已经拿到手了,最近学子们凑在一起基本都在讨论报纸上的内容,因为是吴大学士亲手操刀,又征集了秦掌院等大学士的文笔,所以这份报纸的含金量格外重,学子们拿着都爱不释手。
“这篇四书注解写的太精彩了,与我之前看过的都不太一样,竟然还是怀安先生的随笔,我记得怀安先生有写过一整本的四书注解,可惜我等无缘得见。”
“如今可好了,我们居然能看到其中的一篇,听说这报纸每个月刊印一期,不知下一期还有没有这样的注解。”
“不管有没有,到时候让人买来看看就知道了,一份报纸才两文钱,我随便抄一本书就能赚到一年的报纸费,这可比买书划算多了。”
“确实,朝廷可真为我们做了一次好事了。”学子们纷纷赞誉朝廷这次报纸办的好,办的对,连带着吴海清的名声都提高了一大截。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