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7页(1 / 2)

加入书签

阳江就笑,“不了,我喜欢现在的日子。”

他已经走了这么久的路,习惯了时不时就去送信的路,脚步踏在上面,就高兴的很。

他娘还要唠叨,他爹就不耐烦了,出来吼道:“你懂什么,卖衣裳挣了上顿没下顿的,可是江子这是能做一辈子的,辛苦点算什么?妇道人家!”

他娘就瞪了一眼他爹,气呼呼的回去了,阳江媳妇才敢抱着孩子出来,将一块自己做的蛋饼给他塞嘴巴里,“你快去,今天看样子还会下雪,早去早回。”

阳江便走了,逗弄了下三岁的儿子,道了一句,“等阿爹回来给你带野鸡吃。”

他妻子就道:“别站着了,走吧。”

阳江这才走了。第一户送的是信件,收信的人家不认识字,他就得留下来给他们读一读,要是有需要,他还要为他们写一封回信。

这就是他的合法额外收入了。

不过写一封信也不高,只收三个铜板。且如今找他代写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这村子里谁家还没个读书郎?

自家村里的人,只要有需要,写封信,还是可以的。

只有碰巧读书郎们都不在家的时候,他才能代写一封,赚几个铜板。

写完信,收了铜板,又将一个邮寄单子让他们按个手印,就可以离开了。

这个时候,谁家都窝在炕上,不在炕上的,便是在火堆旁边,火灰里肯定有一个红薯。

阳江总能被热情的递上一个红薯,他也不客气,拿着在路上吃。

这一路上的山路多,人住的散,虽然有时候只有几封信,但是需要走的路多。

一天来回,早上出,晚上归,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但是有时候,他也会读到一些特殊的信件。比如,这家的人在外面死了,需要他们去奔丧,便要接受他们的悲戚,不断的跟他们说怎么去城池里面,怎么去找这信上的地址。

还有时候,会有外出在外家人写信回来要银子,这些人听他读完或者自己看完,就会朝着他借银子,毕竟在他们看来,他如今做的活,好歹算是朝廷的官爷做的事情,定然是有银子的,他有和善的很,说不得能借。

阳江刚开始也借,但是后来被妻子和阿娘骂了几回,也懂得说了。

“孩子要读书了,我也没银子呢,前些日子借给三婶的银子,她也说家里没有银子,不能还,我没法子,只能去朝着妻子的娘家哥哥借,如今,他们也被我借怕了,毕竟,我借了,也没银子还,这世道,哎,我也没地方说理去。”

这么说一番话,便没人再借了,他也能保得住自己回家不会得到一顿骂。

不过即便他借也没有用,毕竟他的银子都在妻子那里。

他回家后,还会跟妻子说起哪家又开口借银子了,妻子就笑,“那你想借不想借啊?”

阳江摇头,“不借,咱们自己也没银子呢。”

他妻子突然就拿出三两银子给他看,“你没银子,我可有。”

阳江就吃惊道:“你怎么有这么多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