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6(1 / 2)

加入书签

也不能整天待在村里,镖局里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做,所以他干脆买了匹马,方便自己早上出门,晚上回家。

在这个时候,衡量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田地和家畜。

周远如今已经有一头牛了,他现在还买了马,还有好几亩良田,这在整个村子里,已经能算得上是条件最好的了。

镖局的事情除了他们一家人还有孟启和孟栓子,别的人都不知道,他们也没说出去过,毕竟树大招风。

在沟渠挖好的时候,村长又召集了所有人家,今天要发种子了,按照每家人临近洛河的田的亩数,分发了稻谷种子,周远是领得最多的。

因为准备得充足,在种之前都已经选好了种也做了防虫害的步骤,因此只需要把种子种下去就行了。

陈庆跟在孙大娘的身后,孙大娘在挨着河边也有田,但听老把头说第一次育种不需要种在田里,孙大娘就干脆随便选了一块地,按照种别的种子一样把稻谷种子种了下去。

戚书宁的信刚送出去,估计还要个几天李铁匠他们才会回来。

李欣没有因为怀孕就关了铺子,有些小的东西他还是在做,这可心疼坏了戚书宁,他甚至想要帮李欣打铁,只是他的劲儿太小,又不耐热,最后被李欣赶了出去。

这两天没什么单子,李欣也就闲了下来,跟着陈庆他们一起去地里玩去了。

孙大娘说他天这么热不好好休息,李欣总是有理说孩子也需要接接地气。

孙大娘跟陈庆锄地翻地,周远去洛河挑水。

“就这么种下去就行啊?”李欣抓了一把种子,仔细地看着,“这也不是米的样子啊。”

“稻谷外面是有一层壳的,要把壳舂掉,里面就是米了。”孙大娘见多识广,“以后你就能见到了。”

他们把地翻好,随后把种子种了下去,再用锄头把掀到一边的土盖上,等周远回来,再用瓢浇了浇水。

周围也有村里的人在种地,刘婶子站在他们地里,想问问孙大娘心里有没有底。

孙大娘说:“反正都得种的,又不交税要是水稻种不出来,我山上还有两块玉米地,反正能混个温饱。”

那婶子在田埂边坐下:“也只能这样了。”

孙大娘又安慰她:“都是种了一辈子的地的人了,还会怕种地啊,别担心了。”

刘婶子点了点头。

等到种子种进土里,接下来就静静地等待发芽的时间。

地里的活儿不需要周远了,周远就早上骑马去县城,处理镖局的事情,晚上再骑马回来,抱着陈庆美美地睡一觉。

等到放水的那天,村长为了吉利,还去祠堂里放了一挂鞭炮。

洛河村的下游没有村庄,所以他们引洛河水也不会影响其他村子,这也是为什么会选在洛河村种稻谷。

洛河边上站满了村里的村民,村长请了人来看吉时,在吉时到来的时候,村长用锄头锄开了了他们早已经挖好的沟渠,洛河水顺着沟渠,慢慢地进入了田里。

随着水流的运动,洛河村的村民的心也悬了起来。

真的能种好吗?干了一辈子的农活的庄稼人都陷入了怀疑中,但开弓就没有了回头箭,不管怎么样,这一季的庄稼好好种!

洛河水放了一天,湿润了所有的田的时候,又从另一侧的沟渠引出去,重新流回洛河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