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9(1 / 2)

加入书签

有帝王心术。

“果真。”李世民感叹一声,他算知道为何神迹总拿朱厚熜与李隆基做对比,两人的确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都任用贤臣改革政策,并取得成效,但幕后的操盘人都是他们自己。

早年有多英明,晚年就有多让人痛恨。

【接下来,接任姚崇是大臣宋璟,相比于姚崇的圆滑腹黑,宋璟也是出了名的耿直,大有当年魏征的风范。】

宋璟没想到第二个点名的是自己,他抬头看着神迹,目光坚定。

圣人既然信任他,他定会为助圣人恢复贞观之风!

【宋璟这人特别的正直,是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做事办事丝毫不讲情面。

这样的人当丞相对纠正朝堂不良风气无疑有很大作用。

但宋璟这种正直到几乎偏执的人有一个坏处,就是正直起来连唐玄宗李隆基都怼。

宋璟担任宰相后就上书请求唐玄宗李隆基恢复谏议制度,集思广益才能得到好的解决办法。】

【朱高煦】:那还不是纸上谈兵么。

朱高煦很烦一群啥也不懂的文官凑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一群书呆子罢了。

【大唐和大明不一样,这些臣子可不是纸上谈兵。

在前期,唐玄宗李隆基采用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轮流替岗的官吏制度。

地方优秀的官员凭借业绩可以调到地方,同时在朝当值的公卿子弟下排到地方。

这个政策开始是遭到抵触的,谁不知道京官好当,就像咱们现在能去国企肯定不去地方企业一样。

但唐玄宗李隆基坚持京城和地方互调,如此让中央官员到地方得到锻炼,而能力强的地方官员到中央出谋划策。

如此人事调动,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咦…”朱高煦颇为惊讶,他没想到唐玄宗这个昏君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朱高煦虽然知道唐朝历史,但只知道皮毛,谁让他只对军事感兴趣。

“他怎么厉害,怎么还整个安史之乱出来。”朱高煦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史之乱,彻底颠覆盛唐的安史之乱。

*

“前人的智慧,哥,咱大宋是怎么做到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唐玄宗李隆基满眼骄傲,没错,这正是他的良苦用心。

若自家太爷爷李世民知道定会为有他这样的子孙而骄傲!

【唐玄宗李隆基】:太爷爷定会有我这样的子孙而骄傲,哈哈哈哈!

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自己的心声竟然发到弹幕上,他平日像大臣展现自己谦虚的一面,毕竟他标榜的是太爷爷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弹幕,表情一时间变的相当难看。

第207章

乐瑶一看戏精粉丝的发言, 第一反应是粉丝说的是反话。

【咱们继续说回宰相宋璟,翻来史书咱们会发现宰相宋璟好像没什么亮眼的功绩。

那他凭什么和杜如晦房玄龄他们并称唐朝四大宰相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来形容宰相宋璟尤为合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