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7(2 / 2)
“那到底迁都北平对不对?”朱高燧忍不问,他自己想不明白。
【以上就是迁都南京和迁都北京的利弊,各有利弊。
对于迁都北京到底对不对,迁都南京是不是会更好,相信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乐瑶在这耍了个心眼,她查阅了大量资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南京派和北京派都有各自的论据。
乐瑶知道自己的水平不行,她就不多言了,反正相信历史呗,明朝最后的确是做到了天子守城门,君王死社稷。
“什么答案???”朱高燧和朱高熙齐声问道,“对还是不对???”
朱高煦着急的拍大腿,怎么神迹也说话说一半啊!
【接下来咱们说说明仁宗第二个叛逆举动,他上位后停了明太宗朱棣一直坚持的下西洋之策。】
“大哥,你真厉害,果真是对咱爹政策的全面否定。”朱高煦感叹,他不是在给朱高炽穿小鞋,他是真心感叹。
朱高炽……
“太子,你对朕有什么意见?”朱棣直接问朱高炽。
迁都南京这事,朱棣不打算和朱高炽计较,他回头会好好敲打敲打,提高朱高炽的军师素养。
之前朱棣把军权牢牢把控在手上,朱高炽因为身体原因又不能上战场,从当世子开始就做后勤工作。
所以朱高炽一门心思偏向经济是有情可原的,毕竟当初朱棣就是按照这个方向培养朱高炽。
朱棣自己把控对外大局,朱高炽只要搞好经济,做好他的后勤大队长就行。
长久以来,朱棣自己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朱高炽不仅仅是太子,他日后会是大明朝的皇帝。
若自己的政治理念被朱高炽全面否定,大明的战略格局就会改变。
“迁都北京会让给国库压力,郑和下西洋怎么了?不是赚钱了么?不是赚了不少钱么?!”朱棣情绪难得激动起来。
他这大儿子不是钱串子么,怎么放着赚钱的买卖不做?!
“你在针对朕?还是在报复朕?”朱棣的语气愈发低沉,他联想起自己之前对朱高炽的打压。
“儿子不敢。”朱高炽一下有点委屈了,他是大明的太子,怎会因为那些小事而报复身为帝王的爹。
“那你为何要停了郑和下西洋。”朱棣问。
“对呀,为何呀。”朱高煦跟着问。
连朱瞻基也满脸不解的看向他爹,郑和下西洋不但可以弘扬国威,还能赚钱,为何要停??
第144章
【秦始皇嬴政】:北下西洋?此为何举??
嬴政连续问了好几遍, 李世民还有赵匡胤的反应倒是很平淡。
毕竟唐朝和宋朝都有相当繁华的海外贸易。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宋朝的海外贸易更是繁华,唯独秦朝,作为第一个大统一王朝, 嬴政的重点还在内陆, 唯一的海运还是因为寻长生不老之药。
【咱们先介绍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以便大家更好了解明太宗和明仁宗父子二人政策之争。
在明朝建国之初, 明太祖朱元璋就定下了“海禁”之策,而且是全面的禁海, 就是连个木板都不能下海,严禁沿海的官民同外藩进行任何交易。
虽然明太宗朱棣之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下西洋,但是明朝的下西洋和唐朝和宋朝的海上贸易并不是一个概念。
但明太宗朱棣此举,已经是对祖训的突破。】
听到明朝皇帝竟然禁海,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皆是一愣。
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 明朝说不要就不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