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6(2 / 2)
安史之乱?
*
明殿。
“太子,你可还反对迁都。”朱棣问朱高炽,有了神迹的支持,此刻的明太宗朱棣可是气场大开。
他用事实告诉朱高炽,你爹永远是你爹。
朱高煦拍马屁般的鼓掌,“爹,您果然是最明智的!”
“大哥,怎么还不服?”朱高煦挺佩服朱高炽的,这时候还不说软话。
【以上是迁都北平的好处,接下来咱们说说迁都北平的弊端,弊端之一。
首先是太子守国门,朱棣在世的时候,这个政策无疑是正确的,让外族闻风丧胆的永乐大帝。
但是朱棣的后代呢?他们是否有能力守住国门?
若国门一旦失守,大明面临得就是灭国。
像是咱们之前盘点的土木堡战神,差点断送了大明江山,完全没能力守住国门。
自于谦的北平保卫战之后,大明经历了起码八次围城,也就是在鬼门关门口走了八趟。】
断送大明江山?
朱棣和朱高炽得表情一下变严肃,之前神迹是提过土木堡战神,但万没想到竟然是大明后朝帝王。
“看来北平不行,太危险。”朱高煦变脸变的那是相当快,刚刚还说他爹朱棣的决策英明。
【弊端之二,维持北平都城的运转需要耗费了明朝大量的财力。
虽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但是每年维护运河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说用在运输上的费用。
海运河漕运的问题咱们后面再详细说。
政治中心远离经济中心,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对南方经济的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崩溃也是件很可怕的事。】
听到神迹提到钱的问题,朱高炽的心再次波动起来。
【朱高炽】:钱。
“大哥,你是钱串子么?”朱高煦吐槽。
“十遍。”朱高燧则在一旁计数,朱高煦的饿罚写次数。
【刚刚咱们说了明太宗朱棣为何要迁都北平的原因,以及迁都北平后的利弊。
接下来咱们说说为何明仁宗朱高炽要迁都回南京的原因。】
第143章
听神迹提到自己, 朱高炽表情难得严肃,平日他总是一副和善模样,自带亲切感。
【朱高煦】:大哥怎么一提钱就严肃成这样,真抠啊。
朱高炽没有理会朱高煦的吐槽, 他脑中全是神迹说的话, 有些道理他不是不明白, 只是…
唉……
朱高炽又叹了一口气, 是真没钱。
虽然如今的朱高炽还没像神迹所述监国那么多年,但也经历了他爹三次北伐, 郑和下西洋两次下西洋,以及漕运疏通。
建造北平宫殿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可以说朱棣所有的功绩朱高炽都参与其中,并且负责协调各方面,协调就需要钱。
虽然在军权还有赏罚任职官员上,朱棣对朱高炽多有防备, 但后勤这却对他信任有加。
朱棣对朱高炽多信任, 朱高炽的压力就有多大。
但不当家便不知柴米油盐贵。
朱高炽一直隋炀帝杨广为反面教材, 就怕大明的经济崩在自己手上。
如今才第三次北伐, 还有两次……
【明仁宗朱高炽迁都南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