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页(1 / 2)
类似于施粥,让人领救济粮的事情性价比太低,元老爷已经不做了,这样的情况只有在靖林县老家还在坚持。
都是香火情,只要元家还有一口饭吃,就不能让老家的乡亲们饿着,因此元家这些年在靖林县老家的名声特别好。
在明安府,就完全不能这么行事,元家在这边有不少生意,刚好生意扩大,需要扩招伙计,开出的条件非常优越,薪资待遇让做了多年的老师傅都眼红想去给元家做工。
包括店铺伙计每月必定有两天休沐日,每年有十五天年假,中秋春节元宵这些传统节日,还有各种节日福利。
凡是在元家店铺干满三年的,往后随着年份上涨,月例银子跟着上涨,凡是在元家做工的伙计,都可以享受内部优惠价,带上元家伙计的身份牌子,就可在元家的各大商铺中,以一个接近于成本的价格购买很多东西。
除了这些让人眼红的待遇外,最主要的还是元家给工人开的月例银子比同行高出一成,且有固定的每月发放月例银子的日子,不会随意扣克扣工人的银钱。
当然,要是有一技之长,工钱就是另一个高度,福利待遇也不是这些表面的好处能比。
这就更加让人心动了,但这时候的人们被克扣惯了,偶尔遇到这种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事情,还是抱着很大的戒备之心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不相信。
观望的人很多,去的人非常少。
元老爷也不着急,这就跟城门立信是一个道理,要的就是一个逐渐打造互相信任的过程,也是从一开就过滤掉那些很难建立信任之人,慢慢来,元老爷有的是耐心。
王五家住在距离明安府五十里外的乡下,家里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老五,上头两个哥哥姐姐均已成家,下头还有一个妹妹。
一家子穷的叮当响,上头的姐姐嫁人后,前头两个哥哥光是娶妻,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轮到王五这里,已经十五六的大小伙子,到了娶妻的年纪,愣是因为家里一穷二白,没人敢将姑娘嫁到他们家。
前头两个哥哥在成亲前,与家里说好了,所有积蓄全都拿出来给他们娶妻,等他们成亲后,要先赚钱给王五娶媳妇,结果成亲后,有了小家,小心思就多了,不愿意将银钱拿出来。
更让王五感到绝望的是,王家两个姐姐嫁人后,夫家日子也不好过,没有余力让姐姐填补娘家,而两个哥哥的心思渐渐偏了,觉得父母是偏心王五这个小的,一心只想从他们做哥哥的手里往出掏银子,填补王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