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9(2 / 2)

加入书签

翻译、改编飞速;拍摄地点选定、预算敲定,日常的筹备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

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演员都是导演马修的熟人,拍摄日程紧张。马修相信,这部电影能在一年内成功上映发行。

篇幅不算长的《尼罗河之夜》写完,温云茵没有丝毫停歇,无缝开新,又兴冲冲地开始了新书的创作。这一次,她塑造了一位在不同世界里攻略帅哥的女主角。

在高松然看来,这故事有些许“玛丽苏”之嫌。不过,十几岁的读者对此情有独钟,他也犯不着阻止温云茵的创作热情。

不过,新书的创作过程却远没有先前的作品那般顺利。在写作的过程中,温云茵发现,自己更擅长的是构建一个宏大、史诗般的世界观,而不是快速推进情节的小故事。

她喜欢对自己笔下的世界做详细的背景铺垫、构建复杂的世界观,深入探讨历史、文化等宏大的主题,还会花费大量笔墨,不遗余力地营造氛围感,刻画角色的成长历程。

然而,这样缓慢细腻的叙事节奏,并不适应快节奏的单元故事。过多的场景和交织穿插的角色情节,使得单元文中的故事显得颇为冗长、拖沓。

在写作中迷失了方向,温云茵只得将这篇《攻略帅哥大作战》草草结尾。她还在构思下一部作品的内容之时,赵华枫却找上门来,带着现成的题材,希望温云茵能将其扩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和王伟探讨如何迅速有效地将王伟两年来的发现公之于众时,赵华枫提到了温云茵这个名字。高老师对此似乎也很赞同,认为找温云茵帮忙,不至于将大家都推上风口浪尖。

只有刘二明百思不得其解:温云茵,10班的语文课代表,一个写小说的,她能起到什么作用?

在华国的高中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一种偏见:理科比文科更有前途有价值,大部分高中老师还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灌输“只有理科学不好的同学才会被迫学文科”的观念。

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即便是在不分科的三中,这样的偏见也根深蒂固。

而华国的高中文科教育的确太过偏重死记硬背,而非灵活运用知识点,又仿佛让偏见扎下了根,“文科生只会死记硬背”。

不少高中理科生对学文科的同学都产生了优越感。

遗憾的是,身为典型理科生的刘二明也不能免俗。在他看来,文科生,只有学成赵华枫这样,能用犀利的文字揭示现实问题,引发社会及执政者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且思想深度、逻辑性、结构性面面俱到,才称得上“有用”。

而温云茵算什么?写小说,缺乏实际用途,只知道追求浪漫的风花雪月,把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消解得无影无踪,与现实脱节。

电话里,尽管刘二明没有直说,但高松然很容易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他对温云茵的轻视。

“我和王伟都说好了,到时候,我们一个人注册10个……不,50个账号,一条一条慢慢发,不成功就成仁!还能怎么办?温云茵?不是我看不起她,她写那些什么女主角攻略帅哥的小说能有什么用?”

刘二明忽然想起温云茵的小说被改编电影的传言,略带讽刺道:“难不成,那部写法老国反抗殖民统治的小说,电影都要拍出来了?还能在片子里夹私货?”

听出刘二明过于骄傲,高松然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